康老师

奢安之乱为什么不写入历史

2015-03-04 01:38:31
相关推荐

奢安之乱不写入历史是因为太丢人了

奢安之乱指的是明朝天启年间,四川永宁(今叙永)宣抚司奢崇明及贵州水西(今大方一带)宣慰司安位叔父安邦彦的叛乱,在贵州又称安酋之乱。

奢崇明于天启元年(1621年)九月于重庆起事,安邦彦于天启二年(1622年)二月起兵。战争从天启元年(1621年)至崇祯十年(1637年),前后持续17年,波及川黔云桂四省,死伤百余万,大规模交战持续9年。

战乱中,四川巡抚徐可求死难,贵州巡抚王三善死难,被称作西南大将之冠的总理鲁钦兵败自刎,贵州总兵阵亡于贵阳城下。最后被四川巡抚朱燮元、石柱总兵秦良玉、四川总兵杜文焕等平定。

“奢安之乱”和后来的“沙普之乱”规模巨大、持续时间长,不仅震撼了当时的西南各省,牵制了蜀、楚、黔、滇诸省的军事、经济力量,削弱了明王朝对后金的防御能力

在客观上也起到了减缓明朝廷对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的压力,使明朝廷处于三线作战腹背受敌的境地,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明王朝的统治基础,加速了明王朝封建统治的覆亡。

因此,这两次土司叛乱对明末清初西南民族社会影响较为深远,甚至也直接影响到了西南历史发展的进程。

由于这两次土司叛乱都是以彝族土司为主力,时间上有所联系,事件上彼此相因,所以有必要对两次土司叛乱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以期能揭示明末清初西南民族社会复杂背景中的一个切面,也对明亡清兴历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