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什么是康普顿效应

2015-03-05 05:28:24
相关推荐

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在散射的射线中,除了与入射波长相同的成分外,还有波长大于的成分,这个现象叫做康普顿效应。康普顿效应第一次从实验上证实了爱因斯坦提出的关于光子具有动量的假设。这在物理学发展史上占有极端重要的位置。康普顿散射公式:Δλ=λ-λ0=(2h/m0c)sin^2(/θ2)康普顿波长公式:λ=h/(m0c)

什么是康普顿效应

康普顿效应第一次从实验上证实了爱因斯坦提出的关于光子具有动量的假设。

这在物理学发展史上占有极端重要的位置。

光子在介质中和物质微粒相互作用时,可能使得光向任何方向传播,这种现象叫光的散射.

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有些散射波的波长比入射波的波长略大。

他认为这是光子和电子碰撞时,光子的一些能量转移给了电子,康普顿假设光子和电子、质子这样的实物粒子一样,不仅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碰撞过程中能量守恒,动量也守恒。

短波长电磁辐射射入物质而被散射后,在散射波中,除了原波长的波以外,还出现波长增大的波,散射物的原子序数愈大,散射波中波长增大部分的强度和原波长部分的强度之比就愈小。

按照这个思想列出方程后求出了散射前后的波长差,结果跟实验数据完全符合,这样就证实了他的假设。这种现象叫康普顿效应。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