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对付懒惰宝宝有妙招:平等 鼓励是关键

2015-03-21 10:33:46
相关推荐

近些年,形形色色的早教组织悄然兴起,父母们也非常乐意的相信。其实早教可以从点滴小事在家学习好的,小编精心准备了些早教小知识,分享对付懒惰宝宝有妙招:平等、鼓励是关键。

很多独生子女由于家长过于疼爱而养成懒惰的陋习。让家长很苦恼的是,孩子是宝,打也不是骂也不行,总是惯着,对宝宝以后成长又会有不利影响。那么遇到懒惰的宝宝应该怎么办呢?小编认为,以奖代罚、平等身份、多鼓励、不能操之过急,这样才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如何纠正宝宝懒惰的陋习

首先,家长本身应先放下家长的手段,不要和孩子站着说话,要学会蹲下来,其次,你要学会角色转换,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和孩子交流的时候注意你的语气、态度,孩子对这方面是很敏感的,再次,你要让他做事情的时候,最好是用朋友间商量的语气,他做完事情了,不管结果怎样,切记,一定要以鼓励的方式来评价,小孩子都是喜欢听夸奖的话的,多用夸奖、鼓励的教育方式,要自己的孩子好,一定要在头脑中有一个概念。

大多不愿做事的孩子都认为父母及身边的人替他打理一切是理所应当,父母不仅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做好,而且在做好自己的事的同时能帮助他人把事做好也是一种乐趣,增强孩子的成就感,只要孩子做事,就尽量鼓励少批评。多找时间与孩子共同完成上周规定的任务。

要与孩子一起分享他的快乐。干劲是从干中开始的,当孩子认真干了,父母就要承认他的干劲,及时给予肯定,分享他的成功和喜悦。当孩子为自己的成功感到骄傲,对自己的能力有了信心,必然乐于再次去做,并且为了再次得到这种情绪上的愉悦体验,即使在干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也能想方设法自己主动地解决,不会半途而废。

让孩子充满活力。孩子的活力与他的健康和情绪有很大的关系,经常让孩子接触大自然,在阳光下,让思想自由翱翔,盎然的生机会给孩子带来活力和健康。在人为的环境中,父母也要注意让孩子充满活力,培养他的兴趣爱好,与他有亲密的交流……这些都会使孩子获得情绪上的愉悦体验。每个孩子的兴趣和特长都不同,父母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提出适当的要求和希望,总要求孩子做他做不到或不喜欢的事,孩子总是带着抵触情绪做事,自然会丧失活力。

纠正宝宝陋习需要一个时段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手脚笨拙的孩子,动作慢,大脑反应慢,不擅长运动,结果写作业速度慢,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自觉性差,管不住自己的手脚,计算粗心大意,写字出格,丢三落四,缺乏自信心。更严重的是:影响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影响数学学习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所以数学和作文成绩就上不去。剖腹产、早产、早期爬行不足和运动量不足的孩子极易出现这样的问题。所以,家长和老师不要以为孩子动手能力和运动能力的训练和学习没关系,要从小注意孩子手、眼、耳、脑、身体的相互协调性的训练。

孩子的能力不是自己产生的,是需要训练的。例如爬行,从孩子出生后几天就开始训练,每天让孩子空腹趴在床上,用手抵住孩子的脚,刺激他向前爬行,要让孩子在七、八个月时学习爬行三个月以上,再学行走。孩子四岁应学会拍球,五岁学会跳绳,长大后要逐步增加运动内容和训练量,小学生应保证每天运动时间累计两个小时以上,家长不要用看电视、玩游戏机、学习课余知识来占用孩子的运动时间。另外,家长要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时间和生活环境,让孩子从用筷子、系鞋带、穿脱衣服等来练习手指灵巧性,用闹钟管理自己写作业的时间,让孩子从五岁开始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因为孩子在这个时候最喜欢参与劳动,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关键期。如果错过关键期,到孩子八、九岁以后再培养劳动兴趣和能力,孩子就不愿意做了。孩子不擅长做的事就不愿做,手眼不协调、手不听大脑指挥、眼睛无法盯住目标、手指不灵巧的孩子就不愿意写作业。

孩子已经大了,存在这些问题怎么办,家长就要抓紧时间给孩子补上游戏玩耍这一课,让孩子参加系统的感觉统合训练,而不是一味地去责骂孩子。

孩子虽小,但是也有自己的思想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千万不能有大人的架子去压制他,只有给以他一定的空间,让其在父母指引下慢慢成长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

推荐阅读:3岁宝宝 120斤的“小巨人”

有人认为,吃手是否会造成上颌的变形,要看吃手时间的长短和吸吮的力度。其实不是的,只要是手指放在上下牙之间,就可能造成上下牙齿之间出现楔形间隙,不能正常咬合。

一般说来,虽然差不多有80%吃手的孩子会在5岁以前放弃这种习惯,可是,专家还是建议我们,如果你的孩子有吃手的习惯,你最好从3岁左右就开始纠正他。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能真正听懂大人说的一些道理了,而且,在准备进入幼儿园的初期,开始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性,也有助于孩子自觉地克服不良习惯。当四五岁时,如果孩子仍然保持着这种习惯,不仅会加剧我们上述的那些危害,也更加容易形成孩子心理上的发展迟滞,改起来困难也更大。有这样一些方法和建议,家长们可以尝试。

推荐阅读:宝宝食物过敏要延长母乳期

1、在平时生活中仔细观察孩子都什么时候吃手,进而了解他吃手的一些原因,可能的话便于对症下药(比如,他一看见陌生人就会吃手,那可能是因为他心里紧张,等等)。

2、耐心地给孩子讲道理是必不可少的。3岁左右的孩子尽管有些逆反,但也还是很愿意遵从“好孩子”“大孩子”的原则,做“好孩子”“大孩子”做的事情的。家长要把吃手的坏处告诉孩子,告诉他“小弟弟小妹妹才会经常吃手,你已经长大了,就不该老吃手了”等等。

3、家长不要紧张过度。诸如打骂、唠叨,反而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会造成他心里更加紧张不安。向孩子表达你对吃手这件事的关注和对他的关心,家长营造的轻松和谐氛围对于孩子改掉不良习惯有很大的作用。

推荐阅读:挑媳妇:屁股大就好生孩子?

4、可以尝试借助别人来劝导孩子,比如到医院,让牙医告诉孩子吃手的坏处,医生的话,孩子总是很信的(就像他们很信任警察叔叔一样)。

5、不管是孩子吃手了,还是一时没有吃,都不要“提醒”他。如“乐乐,你今晚没吃手,很好!”或经常对他说“别吃手!”你每说一次,其实都是在提示他记住吃手这件事。

6、更重要的是帮助他寻找其他能让他发泄情绪、安慰心灵或取得乐趣的方式。有了新的更健康的方式和寄托,吃手的不良习惯自然也就消失了。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