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古代金榜题名顺序

2015-03-23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59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古代从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起顺序是:童生、生员、秀才、亚元、解元、贡士、会元、进士、传胪、探花、榜眼、状元。

以清朝为例,步骤如下:

1、首先要参加童试,人称童生,录取入学后称生员。

2、考取府、县学的生员,或读四书五经而进学的称秀才。别称茂才。

3、每三年在各省举行一次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二至十名称亚元。

4、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会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5、参加殿试是贡士,取中后统称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第二甲第一名称传胪。

古代金榜题名顺序

古代科举功名顺序是:童生、生员、秀才、亚元、解元、贡士、会元、进士、传胪、探花、榜眼、状元。古代科举考试的顺序是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及受中国影响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中央省试为“省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

科举制度是古代选拔官员的制度之一,它由隋文帝创建,完善于唐朝。科举制度一直颇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从隋朝开始一直到清朝,科举制度大约走过了一千三百年的历程,而历次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士子,也成为了历朝历代举足轻重的官吏。

只有通过了殿试,士子们才算是真正走上了仕宦大道。进士及第者毕竟还不能直接做官,一般来说,殿试的状元、榜眼和探花都会先到翰林院而供职,直到掌握了具体的做官程序,才会被皇帝指明任用。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古代金榜题名顺序,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