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殿试及第者什么意思

2015-06-07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55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赐进士出身”:进士,我国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按成绩分为三甲(三等):一甲三名,叫“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叫“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叫“赐同进士出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若某人在乡试(三年一次有秀才身份者在省城考试,为“秋闱”,考中者称“举人”)、会试(三年一次会集各省举人在京考试,为“春闱”,考中者称“贡士”)和殿试(皇帝出题在殿廷对贡士考试,考中者称“进士”)中均考取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叫“连中三元”。我国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出进士大约十万人。

殿试及第者什么意思

在明清时期,“及第”只用于表示殿试的前三名。

“及第”指科举考试考中,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特指考中进士,明清两代只用于殿试前三名:状元, 榜眼 ,探花。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三者合称“三鼎甲”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明清时期,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殿试及第者什么意思,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