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古代表示听是什么字

2015-07-14 17:47:03
相关推荐

这是“逆风听蝉唱”的“听”字。甲骨文①的左边是一个大耳朵,右边是—个“口”,表示一人用口说,一人用耳听,可见这是个会意字。②是金文的形体,与甲骨文基本相似。③是小篆的写法,繁杂化了。左上方为“耳”,左下方是“壬”(站在土堆上的一个人),表音。右边是“德”字的古体字。好像是“有德者耳聪”的意思。④是楷书的形体,直接由小篆演变而来。⑤为简化字。

《说文》:“聽,聆也。”“聆,聽也。”可见许慎认为“聽”与“聆”是同义词,能够互训。其实二者是有差别的。“听”是一般的听,如《荀子·劝学》:“耳不能两听而聪。”这是说:耳朵不能同时听两个方面而都听得很清楚。而“聆”字则是细听,比如段玉裁纠正许慎的说法:“聆者,听之知微者也。”很正确。谢灵运《登池上楼》:“倾耳聆波澜。”这里的“聆”字即为“细听”的意思。

古代本来就有一个“听”字,应读作yǐn。“听然”,是张口而笑的样子,如司马相如《子虚赋》:“无是公听然而笑。”这是说无是公这个人张口而笑的样子。至于在什么地方才能读yǐn,什么地方应该读tīng,这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古代表示听是什么字

古代表示听是以闻代替。

在古代“听”字是用“闻”字代替的。比如:闻鸡起舞,闻讯赶来。如东晋时,祖逖和刘琨同为司州主簿,常互相勉励振作。半夜听到鸡鸣,立即起来舞剑。语出《晋书·祖逖传》。后以“闻鸡起舞”比喻及时奋发。意思指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