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明代向塞外部落颁发了什么凭证

2015-07-18 12:15:29
相关推荐

勘合:明代官方发放的规定朝贡国进贡的凭证  

勘合是明代国家事务管理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纸质凭证或者是文书,是古代符券的发展和完善形态。勘合制度的实行,是明代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的体现。

勘合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公文骑缝公章、公文存根,它突出的功能就是通过对其印记、字号与内容的比较、查验,来辨别真伪,防止欺诈的现象。

明代的勘合制度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公文往来、军队掉发、户籍管理、官员差遣、钱粮征收等都用勘合。而将勘合用于朝贡制度,是明代国家制度在对外关系上延伸的又一表现。

将勘合与朝贡贸易相结合,开始于洪武16年,比颁布给政府各衙门的“行移勘合”晚一年。明朝颁给勘合的各朝贡国与地区有59处,其中包括周边的少数民族。得到勘合的国家共有15个。除了海外国家之外,明朝给予朝贡勘合的还有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土司,以及今天的缅甸、老挝等地。朝贡勘合的颁发,因朝贡关系的亲疏远近而产生不同的作用。

朝贡勘合由礼部负责制作与颁发。勘合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存在礼部的底簿与发给朝贡国的那一部分。当朝贡国前来大明王朝进行贸易和朝贡时,两个部分进行比对,以辨别贡使之真伪。每逢颁发新勘合时,需要将未用完的旧勘合悉数缴回。勘合的背面写有明朝的批文,因为是国书以外的文件,称作“别幅”。在朝贡时,与勘合正面的字号要一同接受礼部的查验。此外,每次朝贡,贡使人数、船数及搭载的货物种类,数量等,都要逐一写于勘合背面,因此勘合的尺寸比较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