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苏辙的故事读后感

2015-10-21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59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读后感:都说岁月静好,是有人在背后替你负重而行。苏东坡的旷达乐观背后,是站着一个帮忙他收拾烂摊子的弟弟苏辙。

故事:北宋时期官员的待遇是相当优厚的,可是苏轼很有本事地做到了月月光,因为他的朋友实在太多了,钱都花在了交际应酬上,在做慈善上。万一遇到事情了,急需用钱了怎么办——向弟弟苏辙借。没有看错,就是向养了10个孩子,经常入不敷出的弟弟苏辙借。

苏轼50岁那年想在江苏常州买房子,钱不够,就从弟弟苏辙那里借了三千贯。要知道,苏辙也是穷得买不起房的,他是到了60多岁,才狠心拿出毕生全部积蓄还卖掉了自己的大部分藏书,才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房子。买房后,他“盎中粟将尽,橐中金亦殚”,于是又自责“我老不自量”。苏辙到了这把年纪才买得起房,其实苏轼是要负很大责任的。请往下看:在苏轼第2次被贬到岭南惠州,他身无分文,连安顿家人的钱也没有,于是就去弟弟苏辙那里借了七千钱,才把家人安顿好。

在惠州,由于心系百姓,帮助当地人建桥,可是他自己又没有钱。于是他就写信动员苏辙捐钱,苏辙也没钱,就动员苏辙的夫人捐出朝廷当年赏赐她的全部金币。苏辙当时可是被流放雷州的,苏轼真是太不见外了!每次看《苏东坡传》看到这里,我都不禁想笑:苏轼难!苏辙也难!当苏辙的夫人也是相当的难啊!苏轼和苏辙这一对兄弟,一个锋芒毕露,一个内敛沉稳。要说长兄如父,在这里是体现不到的,反而是苏辙更像兄长一些,不断地在苏轼身后,负担起全部的琐事。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苏辙的故事读后感,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