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摄影技巧:风光摄影常见问题总结 带领大家走出摄影误区

2016-01-08 分类:综合其它

TIPS:本文共有 375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关注可以让大家能更好的了解生活,知道生活中更多有趣新鲜的事,今天给大家分享摄影技巧:风光摄影常见问题总结 带领大家走出摄影误区教程,希望对大家能有一点小小的帮助。

许多摄影师都热衷于风光摄影,神秘的大自然对他们总是充满了诱惑。但经验丰富的风光摄影师也有陷入误区的时候。今天我们整理出了风光摄影师在拍摄时常犯的错误,并针对这些错误给出了改进建议,让大家在以后的拍摄中避免犯错。

许多摄影师都热衷于风光摄影,神秘的大自然对他们总是充满了诱惑。但经验丰富的风光摄影师也有陷入误区的时候。今天我们整理出了风光摄影师在拍摄时常犯的错误,并针对这些错误给出了改进建议,让大家在以后的拍摄中避免犯错。

水平线

对于手持相机时保证相机处于水平位置,有些人很有天赋,而有些人却完全相反。当你用一个不寻常的角度去拍摄风景时,很难确保拍出来的照片能与地平线保持水平。如果在拍摄时无法得到与地平线水平的照片,只能通过后期旋转或者裁剪来修正,这样就意味着你必须放弃一开始的构图,所以如果能避免后期裁剪就尽量避免吧。

下面介绍两个在拍摄时保证与地平线持平的方法:

想要保持好地平线的水平,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热靴水平仪,使用时安装在热靴上,通过观察气泡调整相机使之处于水平位置就可以。

如今大多数单反相机都自带电子水平仪,电子水平仪有一道水平线,调整机身处于水平位置时会出现一条水平的绿线,不然,则需要继续调整机身水平位置。

景深

除开个别风光创意摄影不谈,大多数风光照片都要求要有较大的景深以保证前景和视野的清晰。大多数情况下大景深能通过小光圈、小焦距、远距离来获得。

以往,传统的风光摄影师都专注于超焦距,所谓超焦距,是指当镜头对焦在无穷远时,从超焦距到无穷远这段距离内的物体,在相片上都清晰,而近于超焦距的物体都模糊不清,也就是说当镜头对焦在无穷远时,景深是从超焦距到无穷远。

虽然有些镜头上刻有景深表刻度,但现在摄影师更热衷于使用手机软件,通过选择镜头焦段和光圈数值,来计算出景深范围、超焦距等,这样就能简单又准确的获得清晰的风光照。

清晰度

使用小光圈的同时为了使图片细节最大化需要较低的感光度,这就意味着会产生较慢的快门速度。而快门速度越慢,图像模糊的风险就越高。为了得到清晰的图像,这时候的我们需要一个坚固的三脚架。使用三脚架时要检查各锁紧装置是否拧紧,确保在拍摄过程中相机不会倾斜滑落,你也可以把相机包挂在中轴内置的挂钩上,来增加三脚架的稳定性。

还能通过反光镜预升功能及远程控制快门等方法提高成像清晰度。

前景

当我们看到一个场景,眼睛总会被有趣的细节吸引,自动忽略那些无趣的地方。不管怎样,平凡又无趣的前景就像一个屏障,让观看图像的人觉得这张照片没有亮点,这种情况其实很容易避免。可以像例图,选择一片花海或者海滩上的几块巨石和贝壳等作为前景。

光线

专业的摄影师愿意为一束光线等上几天,几个星期,甚至是几个月。光线的质量会给图像带来巨大的差异,明亮的光线能给生命带来色彩,突出土地的轮廓。相反,黯淡的光线会使图像看起来沉闷无趣。然而,就算是最热情的摄影师也不一定有抛开一切,享受等待光线的时间。因为许多人只能在工作以外的时间进行拍摄,这自然意味着只要有时间,这些摄影师就想尽可能多地拍摄,不过多在意光线和天气。

面对不理想的光线,可以试着切换成黑白模式进行拍摄。通过后期调整对比度、减淡、加深等工具让照片更大气。

阴影

在强烈的光线下拍摄会产生浓重的阴影,风光摄影法则认为最好的拍摄时间为清晨或傍晚,也就是太阳处在天空相对低的角度的时候。越低,越微弱的太阳光越能突出大自然柔和的外貌。

发白的天空或发黑的土地

在拍摄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天空与地面的光差很大。很难拍到天空、地面都同时曝光正常的照片。经常是天空曝光准确,地面就会曝光不足而变黑;地面曝光准确,天空就会曝光过度而变白。

解决这一问题的传统方法是通过中灰渐变滤镜来适当地压暗天空,也有的摄影师采用HDR技术,合并不同曝光的多张图像来得到整体曝光较平均的图像。

构图

遇到美景冲动地想按下快门时,最好先环顾现场,寻找理想的拍摄角度。在这里还是要提到经典的三分法则,因为人的目光通常会落在画面的三分之一处(无论从上到下还是从左到右),而九宫格的四个交叉点又被称为趣味中心,拍摄时最好打开相机内的网格,尽量把景物放在趣味中心上。

同时也要避免地平线位于画面中央,在保证地平线水平的的前提下,如果天空更有趣,就让地平线低一些,分给天空更多的空间;如果大地更有趣,就把地平线提高,让人们更多地关注地面。

图片说明

以上就是风光摄影师在拍摄时常犯的错误,以及总结的一些改进措施,希望大家看完之后能够避免这些错误。祝愿大家能有更好的作品出现。

延伸阅读:

摄影常用专业术语简介

焦距——透镜中心到其焦点的距离。焦距的单位通常用mm(毫米)来表示,一个镜头的焦距一般都标在镜头的前面,如f=50mm(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标准镜头”),28-70mm(我们最常用的镜头)、70-210mm(长焦镜头)等。

光圈——用于控制镜头通光量大小的装置。

快门——用于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快门一般可分为帘幕式快门和镜间叶片式快门以及钢片快门三种。其中帘幕式快门又可分为纵走式帘幕快门、横走式帘幕快门。钢片快门可以达到更高的速度(目前最高快门速度可达1/12000秒以上)。镜间叶片式快门的最高速度一般不超过1/500秒,但镜间叶片式快门的最大优点是拍摄时产生的噪音极低,极利于偷拍,并可以实现全速度范围内同步闪光。

快门速度——快门开启的时间。它是指光线扫过胶片的时间(曝光时间)。例如,“1/30”是指曝光时间为1/30秒,同样,“1/60”是指曝光时间为1/60秒,1/60秒的快门是1/30秒快门速度的两倍。其余以此类推。说明:有些资料把快门速度称为快门时间,二者名称不同,但含义相同,均指快门打开的时间。

景深——影像相对清晰的范围。景深的长短取决于三个因素:镜头焦距、相机与拍摄对象的距离、所用的光圈。景深与以上三者的关系是:⑴焦距越长,景深越短;焦距越短,景深越长(例:在同样的光圈、距离的情况下,28mm的镜头的景深要远远大于70mm镜头的景深);⑵距离越近,景深越短,距离越远,景深越长(例:在同样的焦距、光圈的情况下,拍摄对象在10米时的景深要远远大于拍摄对象在1米时的景深);⑶光圈越大,景深越短,光圈越小,景深越长(例:在相同的焦距、距离的情况下,光圈为F16时的景深要远远大于光圈为F4时的景深)。

感光度——表示感光材料感光的快慢程度。感光度的单位用“度”或“定”来表示,如“ISO100/21”表示感光度为100度/21定的胶卷。感光度越高,胶片越灵敏(就是在同样的拍摄环境下正常拍摄同一张照片所需要的光线越少,其表现为能用更高的快门或更小的光圈)。200度的胶卷感光的灵敏度是100度胶卷的2倍,400度的胶卷的灵敏度是200度胶卷的2倍,其余以此类推。

色温——各种不同的光所含的不同色素称为“色温”。色温的单位为“K”(开尔文)。我们通常所用的日光型彩色负片所能适应的色温为5400K-5600K;灯光型A型、B型所能适应的色温分别为3400K和3200K。所以,我们要根据拍摄对象、环境来选择不同类型的胶卷,否则就会出现偏色现象(除非用滤色镜校正色温)。

附:色温的定义“假设有一种黑色金属,使之处于零下273度(绝对零度)的环境中,随着温度的升高,该黑色金属就会发出不同波长的光,由该色光所对应金属的温度再加上273就是该种光的色温”。例如,将该金属加热至2500摄氏度,该金属就已发出红光,这种红光的色温就是“2500+273”K,也就是说这种红光的色温就是2773K。色温越低,长波长的光(红、橙色光)的百分含量越高;色温越高,短波长的光(蓝、紫色光)的百分含量越高。例如:中午的日光的色温大约是5500K;闪光灯的色温约为5600K;蔚蓝的天空的色温大约为20000K;100瓦普通灯泡的光的色温大约为2600K。

曝光——光到达胶片表面使胶片感光的过程。需注意的是,我们说的曝光是指胶片感光,这是我们要得到照片所必需经过的一个过程。这和非专业人士所说的“曝光”大不相同,他们所说的“曝光”是指因相机漏光导致胶卷作废的意外事故。 相对孔径——镜头有效通光口径(光束直径)与焦距的比值。相对孔径越大,镜头就越“快”。如1:2.8、1:3.5-4.5等。在变焦镜头中,一般把相对孔径固定的镜头称为专业镜头,把相对孔径不固定、但相对孔径在1:2.8-1:4之间的镜头称为准专业镜头,其余则称为普及型镜头。

曝光组合——是指在同一拍摄环境中可以使用不同的光圈和快门的组合。比如,用测光表测得快门为1/30秒时,光圈应用5.6,这样,F5.6、1/30秒就是一个曝光组合。我们也可用F4和1/60秒的曝光组合代替(二者等效),也可用F2.8和1/125秒的曝光组合代替。也就是说,这几个组合是等效的。但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虽然这几个曝光组合是等效的,也就是说曝光是准确的,但不同组合所获得的景深是不同的。

更多摄影教程内容推荐:

摄影有技巧 别拍山寨照

摄影菜鸟必看! 关于单反摄影的八个要素

新手学摄影入门教程 单反摄影技巧大全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摄影技巧:风光摄影常见问题总结 带领大家走出摄影误区,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