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古代外交官的官名

2016-02-03 00:34:32
相关推荐

周代叫“大行人”,秦朝叫典客,汉改为大行令,武帝时又改名大鸿胪。至北齐,置鸿胪寺,后代沿置。南宋、金、元不设,明清复置。鸿胪寺主事的有:卿、少卿、丞、主簿。主官为鸿胪寺卿。鸿胪寺是朝廷主管外事接待、民族事务及凶丧之仪的机关,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外交部、民族事务委员会,及办公厅的一部分

古代外交官的官名

大使。

畿内大使、关中大使、关右大使、荆郢合籴大使、河北大使、慰劳山东大使等。宣武帝时期已经有此官,如宣武帝诏李崇曾为东道大使、于栗磾为西道大使等等。郦道元亦曾为孝明帝时期的关中大使。(北魏大使设置,可见俞鹿年先生《北魏职官制度考》331页“地方特遣使”一节。)

隋初有安抚大使,唐初有黜陡大使、经略大使。唐亲王遥领节度使称节度大使,其副使称副大使知节度事,处理实际事务。宋安抚、经略、制置等使之位高秩重者亦称大使。元管理制造、税务、仓库等事官员有大使,明、清沿袭,为低级官员。

古代外交官的官名

1、秦汉 秦代负责外交的是典客和典属国。汉朝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为大鸿胪和尚书主客曹2、魏晋南北朝时期主管外交的机构主要是鸿胪寺和客曹尚书

3、隋 唐代由鸿胪寺和尚书主客负责外交,鸿胪寺设卿、少卿、丞、主簿等职

4、唐以后朝代均沿袭隋制 设立鸿胪寺与行人司、理藩院

5、清末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后改名为外交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