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汉代文书有哪些

2016-09-27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72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公文在秦汉帝国行政管理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帝国庞杂的行政事务又有力地促进着公文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二者相辅相成,终于使公文制度日臻成熟,它不仅对秦汉官僚制行政管理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也奠定了整个古代中国公文制度的基础。

与其它历史时期相比,秦汉公文运转与权力行使也显示出时代特点。第一、中央公文运转环节相对简便。中央公文主要由皇帝与三公直接处理,不必经九卿绕行,而九卿在其职权范围内也可以独立处理公文。特别是皇帝与三公九卿之间的关系还不似后世那样壁垒森严,这对加快公文运转速度十分有益。尚书势力发展起来后,中央公文处理也不复杂,尚书协助皇帝处理公文,在某种程度上加快了处理速度。第二,地方行政机构有较多的公文处理权。大量的公文运转在郡一级就完成了。一郡事务大多通过一年的上计文簿呈报中央即可。第三、公文处理有较强的科学性。中央有“廷议”、“期会”等形式来讨论如何处理公文地方有“期会”、“兼行”等方式来议论公文和发布公文,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个人的独断专制。第三,公文格式相对简单。上行文书中给皇帝的章奏除“昧死言”外,客套虚语不多。其它上行文书或平行文书也仅书“敢言之”即可。而下行文书往往径言“告某某”,直截了当。

但是,秦汉公文也表现出古代官僚制的通病。如“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说明当时公文文书烦多庞杂,干扰了正常的行政管理。一些官僚机构用文书来欺上瞒下,《汉书·楚元王传》说一些官吏“缘饰文字,巧言丑诋”《宣帝纪》说:“上计簿,具文而已,务为欺漫,以避其课。”荒怠职事,不处理公文的情况也屡有发生。《朱买臣传》说“诣阙上书,书久不报”《中论·遣交篇》评东汉末的政治情况是“文书委于官曹,系囚积于囹圄,而不遑省也”,均说明公文壅滞,效率低下的状况。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汉代文书有哪些,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