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董仲舒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2017-08-06 15:22:37

董仲舒认为要想把国家治理好,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来辅佐。这样君王的思想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获得人才的方法是,国家开办太学,并且从民间征召悟性好的青年才俊,用儒家的思想进行熏陶,加以培养。这样假以时日,这些人学成之后,按照才能的高低,委以不同的官职,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贯彻君王的治国理念。于是君王就不必事必躬亲,只要指明方向,他们就能够带领大家领会君王的意思,并贯彻和执行。如此一来,治理国家的效率就能大大提高,君王不必很累就能够把国家治理的很好。

凡事都是积少成多,由小而大,不断积累而成的。但凡盛世,都是经过很多年不断治理的积累,才出现的。这就好比种树,不能急功近利,求花求叶,功夫在于不断的对树根浇水加肥,使树根尽可能扎得深,长得粗壮,这样上面就一定能长出鲜花和阔叶。人才的培养也一样,需要经年累月投入,这样有用的人才,才够源源不断的涌现。

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主张,从此以后,西汉开始设立学校,并且每个州郡都必须向中央推荐有用的人才。

董仲舒不愧是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主导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让中国老百姓有了统一的指导思想和哲学理念。董仲舒主张官府办学,培养有用人才。西汉设立负责办学的官员,以及设立各个州郡举荐人才的制度,都是从董仲舒开始。他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对中国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董仲舒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董仲舒为汉武帝在大一统政治局面下有效治理并巩固政权,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方案,但其教化思想的贡献远不止于此,具体而言,董仲舒教化思想的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

1、董仲舒初步构建了中国古代教化思想的完整体系

在先秦诸子时期,经过长期的争鸣与发展,逐渐形成以法家、道家和儒家为代表的三大治国理想,其中法家要求以法为治,道家则强调清静无为,唯独儒家主张柔和的教化治国。董仲舒在历史实践的基础上认为,法家思想在秦朝施行所带来的冷酷暴戾最终导致亡国,道家无为而治思想虽有益于汉初的社会恢复,但却不利于封建统一王朝的巩固,通过对汉初经济、政治、文化方面新变化的思考,董仲舒以天道哲学和人性论为理论基础,较为系统地提出了教化的目标、原则和功能,在以全体社会成员为教化对象的基础上,区分君王、官吏和民众三个层次,相应地提出了教化内容,初步构建了中国古代教化思想的完整体系。

董仲舒思想的突出特点,就在于以教化为主线或核心精神,这也标志着经过多次的努力尝试之后,儒家教化思想在治国策略中最终胜出。儒家思想借助政治权力的有效辅助,得以与具体的制度措施相结合而在全社会推广,这又反过来稳固了汉王朝的政治统治,儒家思想在汉代社会中所形成旳深厚社会基础,也使得后世封建国家在治国策略的选择上,更倾向于儒家学说。

2、董仲舒在儒学的发展史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董仲舒通过教化思想将儒学的兼容性明确化、正规化、合理化,使儒学炼就了较强的应变能力,能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这就为儒学在封建社会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董仲舒在继承先秦儒家基本精神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学派的合理思想为我所用,构建了具有强烈时代色彩而与前人显著不同的教化思想体系,使儒学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焕发活力。董仲舒的教化思想注重从社会现实出发,论证教化的必要性及意义,最终又以维护社会秩序及保证政权巩固为目的和理想,他对儒学的这种发展,使得汉代的儒家学说更关注现实政治生活,重在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智慧。

董仲舒学说中“教主刑辅”的治国思路以及“三纲五常”的教化原则等,都为之后儒学的发展规定了主题和方向,对后世儒学的发展影响深远。更为关键的是,儒家学说在董仲舒的努力之下,终于利用国家统一的历史契机,完成了“为帝王师”的政治追求,随着汉武帝“罢點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确立,儒家学说成为此后一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官学,对历朝历代治国理念的确定及具体制度的构建,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3、董仲舒的教化思想有助于中华民族统一观念的形成

董仲舒尊奉儒学宗旨,阐发儒家教化思想,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的统一与发展,对汉代社会起着“一统”与“安定”的作用,有其历史意义,特别是对于中华民族统一观念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的四分五裂与思想上的百家争鸣,“大一统”成为秦汉时期的历史主旋律,但这一时期政治领域统一格局的不稳固以及统一思想尝试的屡遭失败,使得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始终在寻找一套能够统领政治格局并统一思想领域的意识形态,但真正完成这一时代任务的是董仲舒。

董仲舒认为儒家典籍《春秋》中的核心精神就是“大一统”,通过将这种儒家学说中本就具备的统一精神融入封建政权建设当中,结合社会民众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董仲舒借助教化,将儒家的“大一统”思想投向社会,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基础。汉武帝正是在“大一统”思想的指引下,对内保证政治局面的稳定,对外通过抗击匈奴实现统一帝国的巩固,在思想界更是经由“罢馳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实现了全社会对儒学的认同,进而实现对以儒家学说治国的封建政权的认同,又在此基础上形成民族认同,并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统一意识,这一点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董仲舒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贡献:董仲舒他向汉武帝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实行。该建议让中华文明的思想文化成功统一,有利于构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但他的建议也让思想的发展逐渐减缓甚至停滞,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董仲舒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