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中子星质量界限

2018-02-25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52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中子星的质量范围不大,理论上在1.44倍太阳质量以上(白矮星的最大质量极限,称为钱德拉塞卡极限)、3.2倍太阳质量以下(中子星的最大质量极限,称为奥本海默极限)。

西弗吉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帮助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大质量中子星,这是通过波卡洪塔斯县绿岸望远镜发现的一项突破。这颗名为J0740+6620的中子星是一颗脉冲星,质量是太阳的2.17倍,形成一个直径仅为20-30公里(约15英里)的球体。这种测量接近单个物体在不将自身压成黑洞的情况下变得这么巨大和高密度的极限。

这颗中子星是在距地球约4600光年的地方被探测到。这些发现来自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NANOGrav物理前沿中心,其研究发现发表在《自然天文学》期刊上。

这一发现是许多偶然结果之一,这些结果是在寻找引力波的常规观测中出现。脉冲星是快速旋转的中子星。这一发现不是一篇引力波探测论文,而是观察产生的许多重要结果之一。脉冲星质量是通过一种被称为“夏皮罗延迟”的现象来测量。本质上,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来自白矮星伴星的引力扭曲了它周围的空间。这使得来自脉冲星的脉冲在穿越白矮星周围扭曲的时空时,会走得更远一点。这个延迟告诉将能告诉科学家们白矮星的质量,这反过来提供了中子星的质量测量。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中子星质量界限,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