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莱的甲骨文

2018-07-16 07:26:23
相关推荐

无甲骨文,始见于《说文》中的小篆文字中。

莱,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lái,最早见于秦朝小篆。

“莱”字基本含义为藜(草名)引申含义为萝卜的别称(莱菔)。

在古代汉语中,“莱”用来代表郊外轮休的田,亦指田废生草,如:“政烦赋重,田莱多荒”。

字源演变

“莱”始见于《说文》中的小篆文字中。“莱”是形声字。“草”字旁表义,指草本植物。“来”读lái,表声。其字源演变图如下:

莱字的字源演变

详细释义

读音

lái

名词

形声。从艸,来声。本义:草名。即藜

草名,又名藜,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

lamb’s-quarters

莱,蔓华也。——《说文》

南山有台,北山有莱。——《诗·小雅·南山有台》

郊外休耕的田

unrotated land

莱田(荒地)

古国名

Lai state

莱夷(古国名。殷周时分布在今山东半岛东北部。鲁襄公六年为齐所灭)

莱驹为右。(莱驹作晋侯的车右武士。)——《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动词

长满杂草

overgrow with weeds

莱五十亩。——《周礼•遂人》

莱,野也。——《越绝书•吴内传》

除草

weed

若大田猎,则莱山田之野。——《周礼•地官·山虞》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