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吕剧的发原地是那里

2018-10-17 02:34:29

吕剧,又名“化装扬琴”、“琴戏”,流行于山东和江苏、安徽部分地区,起源于山东以北黄河三角洲,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迄今有100年历史。

最初的吕剧班大都走乡串村,演出于田间地头,影响甚小。1910年前后搬上舞台。1953年山东省吕剧院成立之后,才使吕剧成为遍及山东、享誉全国的剧种。吕剧属于乡村艺术,演农家事,唱农家情,角色多是小生、小旦、小丑,唱词和道白取自民间用语。伴奏乐器以坠胡、二胡、三弦为主。传统剧目有《画龙点睛》、《姊妹易嫁》、《李二嫂改嫁》、《借妻》、《石龙湾》等。代表人物有郎咸芬等。吕戏(现称吕剧)名称的由来,流传着很多的说法,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一、自1911年春节,孙中心在刘官村用纸糊的毛驴演唱了《王小赶脚》,人们便把它称为驴戏,由于这个称号欠雅,经一些文人的推敲音译成了故“吕戏”。1915年前后,原属博兴县七区的潭家村(今已划为广饶县)老艺人时殿元,也曾以纸糊毛驴,化装演唱过《王小赶脚》,受到了群众的欢迎。1923年,这种驴戏进了济南府,演出的主要剧目是《吕洞宾打药》,当地群众不明白这个剧种的来源,只听说叫“驴戏”,又由于主要剧目是“吕”字打头,观众就把它称为吕戏。二、据博兴的老艺人回忆说,吕剧的“吕”字,原是二十五户为一闾的“闾”字。意思是街坊邻里戏、家乡戏。以后在辗转、流传中,把“闾”简化为“吕”。也有的说,过去说琴书,大多是两口子或一家人搭档,演唱的内容又多系反映男女爱情的。两口为“吕”,因而就叫吕戏。三、吕戏原来称为捋戏。此说有二:一是由于演唱时主要伴奏乐器是坠琴,按奏坠琴的手指是上下捋动,故名为捋戏又因我国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有六种,总称“六吕”,因而将“捋戏”改称为“吕戏”。另一种传说是,当年为这种戏起名时,有的老艺人说,这种戏演唱时顺藤摸瓜,捋着蔓子捋到底,就叫捋戏吧。捋与吕同音,遂定名为吕戏(现在称吕剧)。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吕剧的发原地是那里,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