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纪念介子而得名的地方

2019-01-05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57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为缅怀在绵山被焚的介子推,因而绵山又叫介山,是清明节的发源地。

李姑岩为绵山的著名景点,相传唐贞观15年,长昭公主随唐太宗礼佛,见古木荫翳,岩壑幽深,遂在此地修行。李姑岩主殿保有李姑的唐代彩塑,十分珍贵。李姑岩香火鼎盛,据说十分灵验。朱家凹是朱元璋父亲的闭关修行之地,传说每逢星月皎洁的夜晚,他就祈求儿女出人头地大富大贵,之后朱元璋果真成为明朝开国皇帝。建于三国时期的抱腹岩可容纳二百余间殿宇及两千余游人,堪称天下第一岩。北魏高僧昙鸾即在此修持,抱腹寺随之成为净土宗祖庭之一。绵山亦为木屐的发源地,据说介子推死后,晋文公将未烬之木制成木屐穿在脚上,低头时便能看到介子推,以志不忘故人,叹曰:“悲呼,足下”,“足下”之称也是始于此。

纪念介子而得名的地方

山西介休绵山。

晋文公重耳为了纪念介子推,把位于山西介休的绵山命名为介山,然后又将清明节的前一天,即介子推被焚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相传春秋之时,晋国贵族介子推,跟随晋公子重耳逃亡十余年,曾在饥饿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重耳吃。

晋文公还国为君后,介子推没有主动请赏,他说晋文公返国,实为天意,并且认为忠君的行为发乎自然,没必要得到奖赏,并以接受奖赏为耻辱,而后因对贪小便宜而请赏的小人十分愤慨,于是携带着母亲到绵山隐居,晋文公派人寻找,为逼迫介于推出山,采取放火烧山的办法,却把介子推和他母亲烧死了。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纪念介子而得名的地方,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