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世说新语德行翻译

2019-04-20 22:54:40
相关推荐

世说新语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书籍,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一。它不仅为我们展示了古人的言行举止,同时也教给我们不少的道德规范。德行是人们行为的品质和态度,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下面将介绍一些世说新语中有关德行的内容,并加以翻译,以飨读者之眼。第一章:品论第一张闻之、嵇康、阮籍云:「人生在世,难免有失,失之于人者,必多过失之于天者。其以人恕人者,是以君子不重则不威,学问无成则不惧。」意思是说,人生在世难免会犯错,犯错对于人来说比犯错对于天来说更加常见。正因为如此,一个人若是能够宽恕别人的错误,便会变得有威严,但却不会对自己的学识或成就感到畏惧。第二章:志怪第十一宋景公欲加赏赐,问乐正公:“何如?”乐正公曰:“臣闻古之善治者,先治其心。”这句话的意思是,景公想要给予赏赐,问乐正公怎么办。乐正公说,我听说古代善于治理的人,会先治理自己的内心。第三章:语录第七司马相如见李陵,李陵叹曰:“居丧而有大志,其于我愈切。”相如曰:“吾亦有此志,然不同于汝。汝欲以胜人为志,吾欲以失人为耻。”司马相如见到李陵,李陵悲叹,说:“我在营中丧失了父母,但仍然有强烈的理想追求。”司马相如说:“我也有同样的追求,但不同于你。你想要打败别人,但我想要不辱人。”这说明了一个人要有志气,但是要以正义的方式去实现,不能本末倒置。第四章:逸民第十七朱庆馀居示深沉,日有榜歌,或有客至,或者不辞而退。王丰闻而往访,问其故,庆馀曰:“贾谊有言:‘人生在世,吾自侧而坐。’是以期于涉大川者不濡足,望于高山者不盼步。才不过老翁之微,志到汉皋之远,谁与共彭泽之游?”于是王丰拜之曰:“非吾等所及。”朱庆馀常常保持深沉的态度,每天都有些歌谣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有时有客人来访,他也或许不说话就退去了。王丰听到后前来探访,问他这是怎么回事。朱庆馀说:“贾谊说过一句话:‘人生在世,吾自侧而坐。’这意味着,只有远离利润之地,远离诱惑之物,才能跨越大河,攀登高山。我虽然才华不算高超,但我的理想远大,堪比汉代诗人神仙彭泽之游。所以,我们的志向大不相同。”于是,王丰向他鞠躬表示敬意,说:“你的境界非我等所能企及。”第五章:志怪第六桓宽及周顗、周旨嗜虚名,或谓其曰:“夫吉礼之重,可以凝神修气,而实亲疏之让。”答曰:“善。”遂一夕草书,十日内篆成,以逐华音,无遗字。桓宽和周顗、周旨非常迷恋虚名,有人向他们说:“有良好的礼节可以让人凝神修气,是一种亲疏的表示。”他们说:“对,对。”然后那个人便离开了。这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要一夜草书十本,并在十天内刻成,并检查每个字,以求毫无瑕疵。第六章:情识第五董永、焦仲卿俱自汝南出,相与结为异姓兄弟。忽一日道难相见,仲卿谓其子曰:“吾弟有至情于我,虽有遐荒必相救,而吾为什么不能了了此行?”董永和焦仲卿从汝南一起出发,结为异姓的兄弟。有一天,移民路途艰辛,土共抢劫,他们无法相见。焦仲卿对儿子说:“我的弟弟对我有至诚之友情,即使距离遥远,也要相互帮助,而我却无法完成这次旅程。我真的是惭愧。”第七章:品论第四太守谓左石生曰:“闻君识屈原矣?何不作《九歌》?”石生对曰:“诸夏百越皆有哀乐,鸟兽亦有哀乐。而夫《九歌》者,屈原所以发愤于其穷困,稽留乎南楚,登高上谷,忧愤交集,故赋此以自昭。君以为工于其事邪?”太守问左石生是否熟悉屈原,为什么不写《九歌》。左石生回答:“春秋战国时期,所有的诸侯国和百越人都有悲伤的音乐,甚至鸟和兽也有悲伤的音乐。但是,《离骚》正是屈原在那个困穷的时期发愤创作的,他在南楚长期流浪,登高望远,亲历国家出现的种种变故,痛苦的情绪交织在一起,才写出这首诗以自勉。这难道不是很难吗?”第八章:逸民第四许异居兹氏,每出行,必扶病而行。叔孙通闻之,使人稽核视之,籍无疾病。许异住在兹氏,每次外出都扶着病假装走路。所以,叔孙通派人调查了一下,结果发现他并没有生病。第九章:物理第二鲁望以问孔子。孔子曰:“如其名其见也,其可得而见之矣。非实而求之实而得之者鲜矣。”鲁望问孔子怎么才能看到神仙。孔子说:“只要是真名的人,就可以看到神仙。但是,只有真实面对自己才能找到他,这样的人很少。”第十章:逸民第八管仲病,重足不止。子產问其故,对曰:“吾闻能为医于国者,主之病已表形而当其未形时已知,当其未知时已定其形;所恶者,主之病央央不忘,则不可与言医。”管仲生病了,脚痛得厉害。子产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听说能在国家担任医生的人,在病情尚未显现和发病前就已经知道,而在病情没有确定之前就已经确诊。但是,一个患者经常忘记自己的病情,那么我们无法帮忙治疗。”这段话告诉我们,有时候光是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认真对待自己的健康。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