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千里挺进大别山什么意思

2019-08-03 07:38:51

它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是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一个伟大转折,它创造了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起到了战略进攻的先锋作用,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覆灭,加快了新中国的诞生。

千里挺进大别山什么意思

1、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2、刘邓大军开辟了大别上根据地,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3、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并调动和吸引了大量的国民党军于自己的周围,配合陕北、山东战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成为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重要组成部分。

4、同时,进军大别山这一创造性的战略决策、独特的进攻样式及其作战经验,进一步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

千里挺进大别山什么意思

千里挺进大别山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逐城逐城地推进,而是长驱直入,一举插入敌人的心脏的意思。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人,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947年8月27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率部队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区,完成了千里跃进的任务。刘邓大军兵分三路千里跃进大别山,历时21天,行程千里,先后解放11座县城。

在全面内战爆发前夕,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军委即从争取有利的战略地位着眼,制定了外线作战方针。出击中原、进军大别山即是这一部署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央军委在制定进军中原战略部署后,即对由哪支野战军出击大别山有所规划。

在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山东的情况下,华东野战军一时难以承担外线作战、出击大别山的战略任务。与此相反,刘邓大军正面敌军较少,1947年春,刘邓大军北渡黄河后,蒋介石认为已将解放军驱过黄河,在建立所谓的“黄河防线”后,再难南渡,从而敢将原用于对付刘邓大军的王敬久集团调用于山东战场。国民党这种两翼进攻、中间防御,状如哑铃的战略体系,正利于刘邓大军中间突破,一举扭转战局。正是在这种背景下,5月4日,中央军委改变计划,决定由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独立经营中原,并提出出大别山的可能。

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随后,毛泽东又指示陈赓、谢富治集团渡黄河南进,向豫西、陕南、鄂北进击。至此,排除了刘邓大军出豫西的可能。8月上旬,刘邓大军自鲁西南向大别山跃进,开始了人民解放战争史上的历史性转折。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千里挺进大别山什么意思,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