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路基沉降和边坡位移沉降标准

2019-12-06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185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1)路基沉降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过渡段和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

(2)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

三.路基沉降观测点设置原则

(1)各部位观测点设在同一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①正线路堤地段,一般每100m设一个完整的沉降监测断面,中间50m一个一般的沉降监测断面。过渡地段监测断面需加密。一般桥路过渡段,在距台尾5m处各设一个完整的沉降观测断面,1m、20m、30m等处各设一个一般的沉降观测断面。涵洞等横向构筑物,在涵洞一侧(最好在填土较高一侧)5m处设一个完整的沉降观测断面。完整的沉降监测断面除按过渡段及距离确定外,还应选择路基较高,或加固较深的断面。

四、观测元器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测点及观测元器件的埋设位置按设计图进行,且标设准确、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务必使观测工作能善始善终,取得满意成果。

(1)位移观测桩:位移观测桩采用C15钢筋混凝土预制,断面采用15cm×15cm正方形,长度不小于1.5m,并在桩顶预埋半圆形不锈钢耐磨测头。边桩埋置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1.4m,桩顶露出地面不大于10cm。埋置方法采用洛阳铲打入设计深度,将预制边桩放入孔内,桩周以C15混凝土浇筑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定,位移观测桩在一般路基填筑前埋设。

(2)沉降观测桩:桩体选择Φ20mm不锈钢棒,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有堆载预压地段在基床底层施工完成后)通过测量埋置在监测断面设计位置,埋置深度0.3m,桩周0.15m用M30水泥砂浆锚固,高出埋设表面5m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完成埋设后按国家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标准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3)沉降板:沉降板在地基处理完成后埋设。沉降板由底板、金属测杆(φ40mm壁厚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直径不小于φ75mm、壁厚不小于4mm的硬PVC管)组成。底板尺寸为50cm×50cm,厚度不小于1cm。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标准测量沉降板标高变化。

①沉降板埋设位置应按设计测量确定,埋设位置处可垫10cm砂垫

路基沉降和边坡位移沉降标准

1、 用于观测位移及沉降的基桩,必须置于不受填土荷重影响的稳定地基内,基桩及位移观测桩在观测期间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2、 填筑观测控制标准: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

路基沉降和边坡位移沉降标准

填石路基平均沉降差是5mm,标准沉降差是3mm。

相邻独立基础沉降量之差,Δs=s1-s2。框架结构和地基不均匀、有相邻荷载影响的高耸结构基础,变形由沉降量控制。

在堆粮和回填土荷载作用下,设计10 m 长水泥搅拌桩室内地面理论沉降计算值约为299.0 mm (设计244 根水泥搅拌桩)和301.9 mm (实际施工226根水泥搅拌桩),因水泥搅拌桩的下卧层为淤泥,其压缩量大。

在堆粮和回填土荷载作用下,4 m 长水泥搅拌桩室内地面理论沉降计算值达374.4 mm(设计244 根水泥搅拌桩)和375.4 mm(实际施工226 根水泥搅拌桩)。

这说明桩长缩短后更严重地加大了室内地面的累计沉降量。同时,由于实际水泥搅拌桩取芯结果桩长为3.2~4.7 m 不等,且桩身强度为0.51~7.63 MPa 参差不齐,更加严重地导致了粮库室内地面的不均匀沉降。

扩展资料:

加固方案的种类及选择:

1、补打旋喷桩的加固方案。优点是成本略低,但缺点是回填土要挖除或部分挖除。本场地有厚约20m的淤泥土层,若施工桩长不够还是会带来仓储地面的过大沉降,同时由于旋喷桩属柔性桩,所以采用该方案加固,仓储地面沉降与主体结构基础的沉降协调仍无法保证。

2、树根桩的加固方案。在本场地厚约20 m 的泥层中施工树根桩时施工质量无法保证,若桩身质量存在问题还是会带来室内仓储地面的过大沉降。

3、采用直径500 mm 的钻孔灌注桩(桩长约为27m,持力层为砾砂,桩顶标高约为-0.70 m)加梁板筏式基础的加固方案。

施工可采用地质勘察的小钻机成孔或简易取土钻成孔,该方案可以保证桩穿越回填土层和深厚淤泥土层且成桩质量基本有保证,同时钻孔灌注桩和预应力管桩同是刚性桩且打到同一持力层,这样储粮仓库地面基础与粮库主体结构部分的基础沉降都较小且能协调,是较合理的加固设计方案。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路基沉降和边坡位移沉降标准,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