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寺庙起源

2020-03-13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37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 分钟。

寺庙的来历:

“寺庙”,实际上寺和庙是两个概念而且“寺”和“庙”最早也并非宗教建筑场所。

寺,原意是官署。《说文解字》:“寺,廷也,有法度者也。”寺,是古代朝廷里的一个办事机构,直属皇帝管辖,相当于今天我们所讲的一级单位,寺的长官称卿。寺是永久设立的,不能更改(宰相底下的一级单位称为部,部有时候可以改)。

从秦朝起,以宦者任外廷之职,官舍通称为寺,如大理寺、太常寺,属中央机构,分掌刑狱、礼乐郊庙社稷之事。汉代郡国官署也称府寺。后来佛教传入我国,寺的职能也起了变化。据说汉明帝时,有天竺国僧人用白马驮《佛经》来我国,最初在鸿胪寺居住,于是,鸿胪寺便成了众僧供佛之所。从此,寺也指供佛的寺院,如白马寺、相国寺、慈恩寺等。寺院有两个重要的任务,一是教育二是翻译《佛经》。晋代之后,佛教盛行,大兴寺院,“南朝四百八十寺”(杜牧《江南春绝句》),僧人众多。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寺庙起源,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