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湘妃竹的由来主要内容

2020-07-26 21:06:51
相关推荐

主要讲述了舜和娥皇女英的故事。

相传尧舜时代,湖南九嶷山上有九条恶龙, 住在九座岩洞里,经常到湘江来戏水玩乐,以致洪水暴涨,庄稼被冲毁,房屋被冲塌,老百姓叫苦不迭,怨声载道。

舜帝关心百姓的疾苦,他得知恶龙祸害百姓的消息,饭吃不好,觉睡不安,一心想要到南方去帮助百姓除害解难,惩治恶龙。

舜帝有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是尧帝的两个女儿。她们虽然出身皇家,又身为帝妃,但她们深受尧舜的影响和教诲,并不贪图享乐,而总是在关心着百姓的疾苦。

她们对舜的这次远离家门,也是依依不舍。但是,想到为了给湘江的百姓解除灾难和痛苦,她们还是强忍着内心的离愁别绪欢欢喜喜地送舜上路了。

舜帝走了,娥皇和女英在家等待着他征服恶龙、凯旋的喜讯,日夜为他祈祷,早日胜利归来。可是,一年又一年过去了,燕子来去了几回,花开花落了几度,舜帝依然杳无音信,她们担心了。

娥皇说:“莫非他被恶龙所伤,还是病倒他乡?”

女英说:“莫非他途中遇险,还是山路遥远迷失方向?”

她们二人思前想后,与其呆在家里久久盼不到音讯,见不到归人,还不如前去寻找。于是,娥皇和女英迎着风霜,跋山涉水,到南方湘江去寻找丈夫。

翻了一山又一山,涉了一水又一水,她们终于来到了九嶷山。她们沿着大紫荆河到了山顶,又沿着小紫荆河下来,找遍了九嶷山的每个山村,踏遍了九嶷山的每条小径。

这一天,她们来到了一个名叫三峰石的地方,这儿,耸立着三块大石头, 翠竹围绕,有一座珍珠贝垒成的高大的坟墓。

她们感到惊异,便问附近的乡亲:

“是谁的坟墓如此壮观美丽?三块大石为何险峻地耸立?”乡亲们含着眼泪告诉她们:“这便是舜帝的坟墓,他老人家从遥远的北方来到这里,帮助我们斩除了九条恶龙,人民过上了安乐的生活,可是他却鞠躬尽瘁,流尽了汗水,淌干了心血,受苦受累病死在这里了。”

原来,舜帝病逝之后,湘江的父老乡亲们为了感激舜帝的厚恩,特地为他修了这座坟墓。九嶷山上的一群仙鹤也为之感动了,它们朝朝夕夕地到南海衔来一颗颗灿烂夺目的珍珠,撒在舜帝的坟墓上,便成了这座珍珠坟墓。三块巨石,是舜帝除灭恶龙用的三齿耙插在地上变成的。

娥皇和女英得知实情后,难过极了,二人抱头痛哭起来。她们悲痛万分,一直哭了九天九夜,她们把眼睛哭肿了,嗓子哭哑了,眼泪流干了。

最后,哭出血泪来,也死在了舜帝的旁边。娥皇和女英的眼泪,洒在了九嶷山的竹子山,竹竿上便呈现出点点泪斑,有紫色的,有雪白的,还有血红血红的,这便是“湘妃竹”。

湘妃竹的由来主要内容

湖南有一种特产,叫斑竹,又名湘妃竹。湘妃竹主要集中长在洞庭君山的斑竹山上,关于湘妃竹的来历,有一段凄美的故事,因此湘妃竹誉满古今。传说,娥皇、女英是帝舜的二位妃子,帝舜在南巡途中不幸病逝于苍梧,二妃闻迅追至湘江边上,恸哭不止。滴滴清泪洒到竹上留下了斑斑痕迹最后二女投水殉情。唐代诗人高骈曾写有《湘浦曲》,诗云: “虞帝南巡竞不还,二妃幽怨水云间。 当时垂泪知多少直到如今竹且斑”。 清初著名诗人施闺章在《江行杂咏》中写有《见斑竹》的观感。 “碧玉森森绿水湾,风鸣环佩满湘山。游人自洒离愁泪,不是当年旧泪斑”。 毛泽东同志于1961年也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七律.答友人》一诗:“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表达了对二妃的同情和赞美,其中“斑竹”就是出自此典。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