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如何教育孩子与人正确相处 要帮孩子克服自我中心

2021-01-19 分类:生活

TIPS:本文共有 334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父母们都想为孩子好,早教也因此不容忽视。今日小编给大家精心准备了些早教小知识,详解介绍如何教育孩子与人正确相处 要帮孩子克服自我中心。

怎样才能让孩子与人正确相处呢?教会孩子的相处之道对将来生活上是有很大帮助的,爸爸妈妈可不能忽略教会孩子与人的交往方法哦。在这里,小编就来为出出主意,看看怎样教会孩子与人的相处之道吧。

如何教育孩子与人正确相处

理智设定您的期望。由于大多数兄弟姐妹都会发生争执,对于孩子们之间应融洽相处,父母应该保持合理的期望。现实情况是,如果你有多个5岁以下的儿童,你可以预见,大约每6分钟孩子们就会发生某种争议,不至于是拉扯头发这种,但会是某种争执,于是,家长会懂得,解决问题的道路是漫长的。要尝试开始使用一些简单的策略,比如要求争吵的孩子必须安静地玩耍,一起互相帮助,分享玩具和合作。

避免在兄弟姐妹之间进行比较。保证家庭和谐的最重要规则之一是,确保你永远不会让一个孩子有这种感觉:他或她比其他兄弟姐妹更好或更坏。不要试图用比较去鼓励孩子,不管你想如何引导孩子:看你的兄弟做的有多好,你为什么不能像他这样呢?孩子是完全处于自然天性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不要楞插手进去。毕竟,你会喜欢和一个你经常需要一争高下的人玩游戏吗?

玩游戏时让每个人都赢。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较好的处理竞争,但小一些的孩子参与竞争时会感到比较困难,曼恩说。 “合作的游戏让大家能一起输或赢,鼓励大家互相帮助,而不是作弊争先。这种游戏最好的帮助是,你可以把任何游戏变成合作性的。在游戏结束时,每个人都会到终点线,所以没什么大不了的,提醒您的孩子,你的家庭成员,你们需要互相帮助。大孩子可以帮助小孩子,反之亦然。

依靠既定规则。如果您发现经常发生的争论主要是围绕着谁坐在车上,谁能第一个得到奖励或吃饭时谁可以坐在家长旁边等等,那么你需要制定一个标准的规则来决定。在托儿所的老师经常使用这种方法,他们会安排特别的日子里,孩子们轮流分发零食,或决定在讲故事的时间轮到谁能坐在大人的旁边,当这些事件由一个中立的第三方来决定时,就能消除冲突,因为这不是妈妈和爸爸的选择,而是日历决定的。

留出一些独立空间给孩子。孩子们往往会发动领土争夺战,希望能在家庭中有属于自己的地方和空间。给每个孩子提供专属他自己的东西,从而让生活更简单。即使孩子们共用卧室,重要的是要为他们划定各自独立的空间,无论是一个书架或一个特定区域也好,划定每个孩子的范围,孩子们也经常试图争取得到家长的注意。每个孩子要得到与父母独处的时间,这段时间内要避免让他的兄弟姐妹们来打扰。

不要让无聊导致战争。当没有什么可做的,家长也没有关注孩子们,孩子们就会彼此打架。这种类型的冲突没什么可担心的。打闹并不总是因为爆发了冲突,有时战斗本身只是游戏的一部份,例如,在汽车上,如果他们感到厌烦,孩子们会选择打一架,这样会带来兴奋,也可以得到父母的注意,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回报。如果你知道你的孩子总会找点事做,就带齐东西,让他们忙碌起来,无论是书籍,DVD播放器或全家人可以一起玩的游戏都行。

与您的孩子分享自己的故事。有时候,父母分享自己的童年故事会很有帮助,可以帮助他们的孩子产生共鸣,并发现与自己的兄弟姐妹相处的类似情况,书本中的故事很好,或任何你可以记得的事例,关于如何与其他孩子学会相处,学会共享和相互尊重等美德。

除此之外,教会孩子与人相处,还需要注意什么呢?

孩子待人处世教育注意什么

创造与同龄孩子共处的环境。与同龄的小朋友交往是孩子不可缺少的一个交往环节。现在的孩子有许多是由老人带大的,在家庭中受成人的保护和照顾过多,缺少与同龄孩子的交往,会使孩子减少许多学习交往方法的机会。这也容易造成孩子在与小朋友交往时,不能也不会用正确的方法与同龄的小朋友相处。家长可多带孩子到孩子多的地方去玩,鼓励孩子独自与小朋友玩,请邻居的孩子到家中玩,或与好友交换带孩子,让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住在一起,请好友的孩子在自己家住几天等。给孩子创造一些与同龄小朋友共处的机会,在交往的过程中,孩子会通过模仿学习了解怎样与小朋友相处,怎样与小朋友分享,同时也给了孩子许多实践自己交往方法的机会。

帮助孩子克服自我中心。“自我中心”是学前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特点,了解孩子的发展特点,才能解决在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孩子思考的方式都是从自己出发,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会认为别人也想要,自己想做的事情,就会认为别人也想做,别人表现出不愿意,孩子就会想不通,可能就会采取强迫别人的方法满足自己的需要。帮助孩子多区分一下,哪些是自己的想法,哪些是别人的想法,自己的想法会与别人的想法不一样,自己想做的事,别人可能不想做等等。帮助孩子分清自己和别人,帮助孩子了解每个人的想法都会不一样,不能强迫别人和自己玩。孩子只有了解自己和别人的区别,克服“自我中心”,才能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少一些矛盾,多一份和谐。

给孩子一个正确的交往方法示范。有许多孩子在与小朋友玩时,会发生尖叫、大哭甚至大打出手,这些问题大多是由于孩子不懂得与小朋友相处的方法造成的。成人应该给孩子示范正确的交往方法,如告诉孩子“你有问题可以说,但不能尖叫”、“与小朋友有矛盾时,要用说的方法与他商量,哭不能解决问题”、“你不想做的事情,要是妈妈硬让你做,你愿意吗”、“推人、打人的方法不能用,要是别人推你、打你,你愿意吗”等等。告诉孩子这样做不对,还要告诉孩子怎样做才对。正确的方法要反复强化,才能让孩子在心里将这种方法固化下来,成为他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会孩子与人相处,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哦。

几天前,我去孩子的学校参观教学时,浏览贴在墙上展示的学生绘画作品——我理想的职业后,大感吃惊,我家儿子居然画的是 “麦当劳的店员”。看到这里我心里不由“翻江倒海”,心想“这孩子咋这么没出息呢”。作为一个望子成龙的母亲,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想当“将军”呢。可当我冷静下来仔细看其他孩子的理想后发现,很多女孩都画着将来想当糕点店的店员,还有的画着将来想去卖花。男孩则多喜欢与吃有关的行业,把在各种餐厅里工作当作理想的大有人在。看到这,我才放下心来。孩子们的画也让我反思自己,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最终有几个人真能当上“将军”呢?

日本有间名为KULARE的生活状况调查公司,每年都会调查全日本一年级小学生的理想。今年4月,这家公司公布了最近的调查结果:小学女生将来最想从事的职业第一是面包房或者糕点店职员,占32.2%。其次是演艺人员和花店店员,分别占11%左右。男生最想从事的职业第一是运动员,占26.7%,其次是警察和司机。该公司称,糕点屋店员和运动员这两个分列男女生榜首的职业,自1999年开始调查至今就从没改变过。

这家公司还对一年级学生家长们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家长最希望孩子从事的职业也很平凡,男生是公务员,女生是看护老人的护士。这一结果也与去年相同。由此可见,日本人对孩子的教育比较重视实际,并不好高骛远。对日本人来说,不想当将军的也是好士兵。这样的教育理念不仅让孩子学习扎实,也避免其长大了总想着与人攀比。

这让我想起,国内的孩子一说到理想,就是科学家、发明家、老板等,这些听起来闪亮亮的前景,其实也透露出我们社会的浮躁和急功近利。为什么日本孩子的理想会这么朴实呢?其实,在大多数日本人的观念里,都认为与其抛头露面,不如随大溜,谦虚是最珍贵的美德。这些思想也贯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日本的学校里,当学生干部并不是多么了不起的事,选班干部重视的也不是个人能力,而是看本人是否愿意为大家服务。所以选干部时,并非老师指名或者同学选举,而是举手自荐,人多了再通过石头剪子布等游戏决定。学校非常注重平等教育,因此在学生眼中职业没有贵贱之分。这样,他们选择理想时,自然会把目光放在自己最容易接触的行业上,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选择自己的未来。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如何教育孩子与人正确相处 要帮孩子克服自我中心,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