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医保改革后的利弊

2022-07-14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180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1、个人医保账户资金转入统筹医保,不公平也不合理

2、这项政策不但不能很好地解决医保门诊共济问题,还会加剧医疗资源的紧张程度

3、这项医保政策的调整,将降低整个国民的健康水平

4、个人医保的骗保行为不是调整医保政策的理由

5、应该从统筹医保账户挖掘潜力来解决门诊共济问题

6、家庭共享个人医保账户,没有实质新意。

医保改革后的利弊

目前医保改革势在必行,肯定是利大于弊,单位所缴纳部分不再计入个人账户,全部划入统筹账户,使医保资金更大的用于统筹调配。我觉得有一个问题还不是很清楚,退休人员只要交够医保所规定的年限和金额,退休以后就不再缴纳医保了,国家每月都会向医保卡个人账户返还一定数额的医疗费用,这次医保改革后,退休人员的个人账户是否受到影响,个人账户还按月返还医保费用吗。这个事情请大家各抒己见。

医保改革后的利弊

我国现在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下简称“职工医保”),起源于1998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至今已经历22年。这22年是中国发展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时期,当时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情况和现在存在很大的差异,根据当时社会基本情况制定的职工医保条款也并不能完全适用于现在,改革是势在必行,只是时间问题。

本次职工医保改革的内容,归纳为以下三方面:第一,公司缴纳部分不再进入个人账户,而是全部进入统筹账户第二:建立门诊共济保障机制,门诊小病、常见病纳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范围,起步报销比例提高到50%第三,本次改革的核心举措,个人账户使用范围扩大到父母、配偶、子女。支付报销范围扩大到在药房购买药品、医疗耗材、小型医疗器械。探索个人账户用于为父母、配偶、子女支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用。

下面我们逐一解读改革利弊:

首先看第一点,这是最关切到个人利益、大家最关心的一点,也是很多人反对本次改革的出发点,被一部分人认为是国家在切医保的蛋糕。现有的职工医保,个人缴纳个人收入的2%,进入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缴纳比例各不相同,但基本都在个人收入的6%以上,这其中有30%进入到个人账户,70%进入统筹账户,作为统筹基金为所有缴纳人员报销医疗费用。改革以后,个人缴纳费用不变,用人单位缴纳部分全部进入统筹账户,导致个人账户金额缩水50%,在社会上激起轩然大波,各种反对声音甚嚣尘上。

单独根据这一点来看待本次改革,确实有损个人切身利益。但这是极其片面的,不妨看完下文再回头来思考这次改革。

其次,建立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现有的职工医保报销,主要针对大病重症,常见小病基本没有纳入报销范围,而且报销有起付线有封顶线,报销比例普遍偏低。改革后,门诊小病、常见病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而且报销起步比例提高到50%,以后再看病,报销病种增多了,报销比例提高了,小病基本不花钱,大病花更少的钱。这样看来,是不是即使个人账户缩水了,看病花费却更少了呢

最后,也是本次改革的核心举措,个人账户的使用范围扩大了。现有的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在报销医疗费用是只能个人使用,最多只能用账户余额为家人在药店买药,当然有些账户也能提取现金用于个人消费。改革后,个人医保账户可供父母、配偶、子女共同使用,可说是一人投保全家共享。(这里有一点个人的思考:这样是否会导致全家只有一人缴纳医保)同时,报销范围扩大到在药房购买药品、医疗耗材、小型医疗器械,而不再局限于定点机构医疗费用报销。而且还将探索个人账户用于支付家庭成员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拓宽个人账户余额的使用途径。

以上就是本次改革的内容。针对第一点,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有人会问,个人账户都没钱了,还谈全家共享有什么意义当然有意义!在大病重症面前,全家都能享受社保的报销,让我们在风险面前有更强的抵御能力。而个人账户里的钱,除了日常买药,充其量也只是提取现金用于个人消费而已,不会提高生活质量,也不会提高家庭风险抵御能力。

国家鼓励个人购买商业保险用以抵御风险,但是如果全部家庭成员购买足额的商业险,对家庭经济也是不小的负担,所以国家一直在给个人减负,2019年的税改,就将购买大病保险纳入了减税六项。现在医保改革也能看作国家又一次减负,强制工薪阶层将更多的零散资金用于购买社会保险,为家庭和生活构筑更加坚固的风险防护网。

改革不是请客吃饭,更不会温情脉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国家也是如此。但天道无情,国家有爱,终究会以其他方式给予补偿,同时推进改革,推动国家向好发展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医保改革后的利弊,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