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揭秘宝宝四种睡眠怪象:健康问题藏在睡眠背后

2023-01-10 21:03:43
相关推荐

新晋级做了父母的朋友们一定非常开心吧,但除了兴奋和激动欢喜之外,是否还有些许不知所措呢?赶紧来了解下新生活护理小常识吧!下面小编分享宝宝四个睡眠怪象暗示健康问题。

睡眠在宝宝的成长发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爸爸妈妈观察宝宝睡觉的状况可以发现他的健康问题,这非常重要。

一、宝宝睡觉打呼噜

有的宝宝在入睡之后,很快就打起了小呼噜。妈妈们可要注意了:打呼噜并不意味着宝宝睡得香、睡得沉,而是疾病信号。

打鼾说明宝宝的呼吸道不通畅。呼吸道不通畅,就会造成宝宝在睡眠时大脑慢性缺氧,导致宝宝第二天困倦嗜睡,长期如此会影响宝宝的注意力和智力发育。

应对措施:

“睡觉时姿势不对,可能造成宝宝打呼噜。”这种情况引起的打呼噜,只要别让宝宝枕头太高,注意不要让宝宝的脖子“窝”住就可以了。但如果经常打呼噜,那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腺样体、扁桃体肥大堵塞呼吸道造成呼吸暂停,需要到医院耳鼻喉科或呼吸科就诊。

可以让宝宝在医院睡一夜,做一次睡眠呼吸检测,看看血氧饱和度啊、脑电图啊。如果睡眠中血氧饱和度低于某个指标,就要考虑手术治疗,去掉影响呼吸道通畅的组织。

二、宝宝睡觉易惊醒

忙了一天之后,只有等宝宝睡着了,妈妈才能松口气,让自己休息。可就是有些宝宝,睡觉时不老实,容易惊醒、喜欢来回翻腾,搞得妈妈休息也不踏实。其实,这也是宝宝在告诉妈妈:我不舒服了。

如果宝宝睡着后来回翻腾或哭闹,妈妈首先要看看宝宝的睡眠环境是不是舒适,比如说是不是冷了或热了,被子是不是裹得太紧了,光线是不是太强,周围是不是太吵,等等。如果排除这些外在原因,宝宝睡觉不踏实,就可能是缺钙导致的。

应对措施:

缺钙会引起神经兴奋性增加,让宝宝睡觉时不安稳。缺钙的宝宝还容易夜惊、多汗、烦躁、哭闹,出牙晚而少,严重的还有肋骨外翻。这样的宝宝,需要补充钙质,平时可以多晒太阳,夏天在阴凉处接受太阳照射,两岁以下的孩子还要补充一定剂量的维生素D以帮助钙质吸收。

另外,晚上8点以后,就不要让孩子再做大量活动,或做一些容易引起宝宝情绪兴奋的事,以免宝宝睡觉前过度兴奋,身体休息了,大脑还处在兴奋中,影响睡眠质量。

三、宝宝睡觉吮手指

宝宝在睡觉时总是把大拇指含在嘴里才能睡得安稳,也是让不少妈妈头疼的问题。育儿专家说,嘴里咬着东西睡觉,是宝宝没有安全感的表现。

断奶过急、妈妈过早上班,都会造成宝宝缺乏安全感;如果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和宝宝之间的互动比较少,宝宝渴望爱抚的正常心理得不到满足,也会导致宝宝缺乏安全感;对于一些比较敏感的宝宝来说,某个阶段照看人的突然改变,或者送入幼儿园后对环境不适应,都会造成安全感的缺乏。心理上的问题,表现在行动上就是喜欢咬手指头、喜欢咬着东西睡觉,这对他来说是一种安慰。

但是这种安慰,却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宝宝的健康。朱晓华说,一是不卫生,容易让致病细菌“病从口入”;二是会影响到宝宝的牙齿和颌面部发育,影响外貌,妈妈切不可掉以轻心。

应对措施:

对于这种宝宝,最好的办法是“替代治疗”。“不要批评孩子,强化这种负面情绪,而是可以让宝宝手里拿个小玩具啊,或者抱一个玩具入睡,转移宝宝的注意力。”但最重要的是,爸爸妈妈要增加和宝宝在一起的时间,多陪陪宝宝,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四、宝宝爱跟妈妈睡

为了方便照顾孩子,很多爸爸妈妈都让宝宝和自己一起睡在大床上。殊不知,这并不利于宝宝的睡眠质量和成长发育。

宝宝太小没有活动能力,一旦被大人压到了也无法反抗,容易导致窒息;而且大人呼出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而宝宝大脑发育需要充足的氧气,爸爸妈妈和宝宝同床睡眠,容易造成宝宝缺氧,影响发育;此外,大人的活动范围和环境都比宝宝复杂得多,接触的病毒、细菌也多,容易让抵抗力低的宝宝感染细菌而生病。

应对措施:

1岁以下的宝宝,可以在大床旁边安置一张小床。这样既避免了同睡带来的影响,又方便妈妈照顾宝宝,还可以培养宝宝的独立意识。

1岁以上的宝宝,可以分房而睡。但妈妈要注意安抚宝宝的情绪,比如陪着宝宝入睡,敞开房门让宝宝有安全感,等等。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记者近日走访了江苏省人民医院睡眠专病门诊,发现才半天就有30多位睡眠障碍者前来就诊,要求进行睡眠监测的患者已经排到了本月底。那些被诊断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告诉记者,“打呼噜”已经威胁到他们的生命健康。

午夜妻子突然没了呼吸

说起几天前在睡梦中遭遇的那场午夜变故,张先生至今还有些惊魂未定。张先生告诉记者,几天前的一个夜晚,自己还在沉沉的睡梦之中,突然感觉身边一直鼾声如雷的老婆突然没了呼吸,而且有些抽搐,这可把他吓坏了,立即拨打了120将妻子送往医院。经诊断,妻子患的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张先生说,妻子近几年来一直有“打呼噜”的情况,但家人从未想过这会是病。

温和丈夫变得暴躁

刚过50岁的李先生原本是一位性格温和的高校教师,不论对谁总是和蔼可亲,但是近来妻子却发现他性格明显改变,对学生和家人总是动不动就训斥发脾气。原本夜里不打呼噜的他,近年来晚上总是呼噜不断,而且如果饮酒后睡觉,夜里会突然跳起来,连说自己透不过气、口干。李先生对自己的变化也感到莫名其妙,以前总是精力旺盛,而现在不管晚上多早入睡,白天总感觉很疲惫、注意力不能集中,动不动就想对人发脾气,自己都无法控制。无奈之下,和妻子一起来到了睡眠门诊请求医生帮助。经诊断,李先生也是一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

“打呼噜”是生活方式病

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科睡眠研究实验室主任、中华呼吸学会睡眠学组副组长、中国睡眠研究会常务理事张希龙教授告诉记者,“恶性打鼾”又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即在打鼾过程中,出现呼吸停顿,呼吸气道被阻塞,引起缺氧、被憋醒等不良后果。睡觉时呼吸暂停,反复缺氧会造成人体交感神经一直处于兴奋状态,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肾脏、脑组织器官负担,从而引起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意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一系列疾病,甚至猝死。

张希龙教授说,著名小品演员马季和高秀敏都是在睡眠中去世的,死亡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心脑血管意外去世,但如果追溯病源,会发现他们都曾经有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如果能早发现早治疗,可能就不会发生猝死的悲剧。

张希龙教授特别指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根治,但是通过合理的治疗和转变不良生活方式可以减轻病情,如适当运动,控制饮食和体重,戒烟限酒等。同时要注意,白天避免过度劳累,夜晚睡觉时,应采取侧卧位,保持鼻部通畅,还可以通过呼吸机以及阻鼾器(牙脱)等仪器进行治疗。” (吴倪娜 毕晓红)

本文来自健康网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 。

新生儿相关推荐

新生儿的育儿方式

宝宝夜间哭闹怎么办

怎样给宝宝退烧

宝宝拉肚子怎么办

宝宝鼻塞流鼻涕快速解决偏方

宝宝咳嗽怎么治疗

宝宝断奶了不妨吃这些

宝宝吃奶粉上火怎么办

宝宝呕吐是什么原因

宝宝缺钙吃什么好

宝宝营养不良吃什么好

宝宝衣服上的奶渍怎么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3-09-05 18:07Autism 孤独症°[广西网友]202.6.6.8
    希望家长们能留意并及时处理。
    顶3踩0
  2. 2023-05-09 19:35花内酷[山西省网友]202.179.249.64
    宝宝四个睡眠怪象,家长一定要重视,可能是健康问题的信号呢!
    顶10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