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拆书稿:探究中国近代史(第6版)第一章的近代中国的概念

2024-01-27 分类:热点

TIPS:本文共有 185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中国近代史》(第6版)第一章“近代中国的概念”着重探讨了近代中国的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转变。本章首先从概念本身出发,分析了“近代”和“中国”的内涵,探讨了这一概念在不同时期的使用和理解。接着,深入考察了近代中国的历史特点和社会变迁,揭示了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和发展。通过对近代中国概念的建构和演进的深入分析,本章旨在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内涵和发展脉络,为后续章节对近代中国各个方面的探讨奠定理论基础。

《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徐中约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月第一版。

原书一共29章,从中西交流开始写起,一直写道中国崛起,是不可多得的近代史的教材。现在我把其中的第一章至第20章逐章阅读的笔记发布在这里,欢迎批评指正。

原书有三个标题:1.近代中国始于何时?2.近代中国形成的的动力;3.新的综合思考。

首先明确中华文明是自行发展的,是因为一地理上的阻隔,第二,中国人有独立精神。以马克思经典唯物主义理论物质第一的原则,则是有地理的阻隔,才有独立的精神。但是地理大发现及工业革命的产生,极大改变了中国的状况。

西方文明进入中国,则一、中国自那时开始接触世界事务;二、西方人的文明又影响了中国内部的种种(政经,文化、思想、社会)三、明清之际政权交替和洋人的西来,又影响着中国所谓的民族主义。

1.1 近代中国始于何时?--即近代史的上下限,如何做断代?

两个不同的断代观点: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者以1839-1942年为起点,着重于中国近代为反帝反封建的历史。

中国的传统世家以明清之际1600年左右为起点,着眼于满汉交替与传教士的到来。

前者实用,认清了最终的结果;后者务虚,着重考量细微的变化影响。

作者主张调和,即不着重于任何一种观点,而是二者为因果的关系。有后者的因才有前者的果。此种表述也是似是而非,间接上是支持了后者的观点,只是嫌传统的中国历史学者不够深入而已。

问:为何中西相见要迟至十六世纪,而中西对撞要到18世纪?

东西方文明的发展方向是背道而驰的。西方从希腊往西,东方由黄河流域往东往东南。地理大发现之前,中西有零星的交往,但并不深入,有鞭长莫及的感觉。但地理大发现使西方具备了对外发展的技术和知识,因此能够互达彼此。工业革命则是给予了西方不断进入中国或者东方的需求和动力。

1.2 近代中国形成的动力?--如何塑造近代的概念和图景?

作者称政府的政策和制度是根本的动力。由清至民国至国共两党的分治理,都带着中国传统主义上的独裁专制、大一统的色彩。其根本上都是维护统治的稳固,但并不是说其间社会的变化停滞不前,体制本质上差别不大,但是时代变了。

反侵略反压迫的民族主义特点,也是贯穿始终的一个因素。

一是因为主打“反清复明”的秘密会社在清朝主政之初即已显现;

二则是对西方的反抗,也是时代的特色,有时候反满反洋是统一的,这股暗流在现在也是不时显现。第三,即使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求生之道,是所谓不求的寻求适应,简单扼要则有反夷、“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五四思潮这几个关键阶段。实则邓公的黑猫白猫理论,改革开放也是一脉相承的想法几个阶段,具体如下:

由鸦片战争排斥西方至1861年至1886年为一阶段,此后至1898年-10的改良和革命为一阶段,再到1919-19思想革命为一阶段,最后归到中国共产党的当政。

这个路数随之也导致了各种社会转型,主流讲政府,支流讲变革。故而结论仍是中国并非被动挨打,而是主动自适应的过程。

1.3 新的综合思考思考--如何用新的社会科学知识考量问题。

作者的意见是将1600-1800年间的传统中国作为一个全盘的考察,以此作为中国近代史议题的开端,也确实用了五章的篇幅来讨论这个问题,其次,他是要借鉴东西方学者的诸多意见,来综合评估中国近代史。

本章参考书目: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下册,胡绳,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第一版,33元。是在马列主义观点下的比较重要的著作。

《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上、下册,费正清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56元。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上下册,王建朗、黄克武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9月第一版,268元。

《近代中国史纲(第三版)》,郭廷以,上海人民出版社,1月,68元。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给我点赞;不同意我的观点,请评论或者私信告诉我;不喜欢我的文笔,直接忽略。在我的主页里,你们可以看到我的努力。我感谢各位阅读者的付出,谢谢!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拆书稿:探究中国近代史(第6版)第一章的近代中国的概念,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5)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1-27 14:52禅空[浙江省网友]203.57.28.75
    @凌青作者在第一章中对近代中国的概念进行了精彩的解读,对于喜欢研究历史的朋友来说是一本很不错的参考书。
    顶1踩0
  2. 2024-01-27 14:44凌青[火星网友]203.22.106.29
    作为近代史爱好者,第一章对于我来说并没有太多新鲜的内容,但对于新手读者来说肯定是很好的引导。
    顶0踩0
  3. 2024-01-27 14:36开心佳人[澳门网友]203.33.73.185
    书中第一章对近代中国的概念进行了很好的诠释,对于平时对历史不太感兴趣的人来说也很有吸引力。
    顶0踩0
  4. 2024-01-27 14:28dd[辽宁省网友]203.14.214.208
    读完第一章,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有了更清晰的轮廓,作者讲解得非常有条理,期待后续章节的内容。
    顶0踩0
  5. 2024-01-27 14:20——葬。c汐[宁夏网友]202.91.92.92
    这本书的第一章内容真是深入浅出,对于初学者来说很容易理解,推荐给对中国近代史感兴趣的朋友。
    顶8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