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哲学硕士出摊:人生意义的售卖对象是谁?

2024-02-02 分类:推荐

TIPS:本文共有 146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哲学硕士出摊:“人生意义”卖给谁呢》 哲学硕士出摊,摆摊卖什么?人生意义。面对当下现实社会中的迷茫与挑战,哲学硕士敢于颠覆传统观念,将抽象哲学概念赋予生活实践,引领人们重新思考人生意义。他们的目标受众是那些深陷迷失与焦虑中的都市白领、年轻学子,以及即将步入中年危机的人群。他们相信,人生意义不是高高在上的哲学讨论,而是应该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指引。通过实际案例、大众化的语言,他们试图向普罗大众传递哲学思想,指引人们摆脱迷茫,找到人生的真正意义。

毕业季,一些大学生开始上街摆起了摊,他们不卖货、不做咖啡,也不调鸡尾酒,而是提供“付费聊天、咨询”服务。前不久,“伦敦政经硕士上街摆摊”上了热搜,引发大家对“知识摆摊”这一现象的关注。一时间凭借自身专业知识,“摆摊”成了不少年轻科研学子模仿的样本。

据媒体报道,类似知识出摊的年轻人陆续出现。其中有哲学硕士,主打业务是66元解“人生的意义”;有心理学毕业生,摆出了心理治疗摊;也有美学硕士,主要提供哲学、美学、艺术学咨询……

开玩笑也好,缓解求职难也罢,这些大学生至少是正经地试图将知识变现,将所学知识以一种逻辑简单、路径清晰的方式直接售卖。不过仔细看这些年轻人从事的业务,基本都是那些自嘲“无用之学”的文科,哲学、美学、文学之类。相信人们不会看到“高分子材料分析”“汽车制造与维护”之类的摊位。

这些专业的共性——自嘲“无用之学”的文科,是高妙玄远:没有具体的应用场景,思考的都是人类永恒探索的主题,也几乎没有答案的领域。人们能看出代码的问题在哪,却找不到人生的解答在哪。

也正因为这些学问缺少一个联系紧密的现代工业生产对应物,不够“专”,所以就业会面临一些难题,这也是自嘲“无用之学”的难题。但也恰是因为足够“范”,所以它们格外适合摆摊——面向普通人,提供普适性的咨询服务。

▲毕业生们走出学位授予仪式会场。(中新社资料图片)

当然,摆摊肯定解决不了他们的就业问题,承载量太有限了。但这不失为一个契机,包括学生、学校和社会都应该思考,文科毕业生就业出路到底在哪?能在社会中从事什么工作?这个问题不能用“培养了综合素质”“提升了批判性思维”之类的话术来回应。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需要的无非是一个工作,吃饱了肚子才好思考“人生意义”。

比如很具体的,只有文化产业、出版产业繁荣,广大文科毕业生才有出路,他们的所学才真的有可能进入现代工业生产,用产值来衡量。那么如何繁荣文化产业、创造更多就业,就应该认真地进行探讨。

同时,文科生的“人生意义”卖给谁,其实也很值得观察。这里说的并不仅指哲学硕士的出摊业务,而是广义的文化消费。人们有没有类似的消费习惯,是否对抽象的、逻辑的、非功利化的内容有购买欲望,其实也能看出一个社会的理性水位到达了什么层次。

消费习惯其实是培养出来的,这种培养并不一定是很具体的某种需求,比如衣食住行,也可以是某种精神满足。比如根据媒体报道,在有些国家“书评”类的产品格外受欢迎,因为人们没那么多时间读书,但在社交场合又免不了需要炫耀下知识,故而选择看“书评”,所花时间不多,又足够在酒会中说上那么几句。

这就是一种对文科的消费需求。一个社会,如果人们乐于探讨玄妙的问题,愿意用逻辑、知识进行对话,有一个成熟的思想市场,那么自然地就会乐于消费“人生意义”之类的文科产品。

所以,出摊的文科生是个微观的观察视角,他们的知识在哪里售卖、又会卖给谁、销量怎么样,其实是个很严肃的社会议题。大海里的一条鱼,是能看出大海的深度的,就看人们有没有意愿去深入观察了。(完)

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哲学硕士出摊:人生意义的售卖对象是谁?,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4)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2-02 13:59∝╬▅▅▆▅▆▅▆▇◤[台湾省网友]116.54.137.149
    这个问题太抽象了,听起来有点玄乎。
    顶0踩0
  2. 2024-02-02 13:56张梦媛[湖北省网友]203.57.222.33
    @游荡者也许人生意义的售卖对象是每个人自己,因为每个人对意义的理解都不同。
    顶0踩0
  3. 2024-02-02 13:53游荡者[陕西省网友]43.254.112.165
    可能人生意义的售卖对象不是一个具体的个体,而是整个社会吧。
    顶0踩0
  4. 2024-02-02 13:50☜♥☞神啊▄︻┻┳═一[福建省网友]202.189.94.69
    哇,这个问题很深奥啊,让我陷入了思考。
    顶33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