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刀鳅:农村渐渐消失的鱼种

2024-02-12 分类:推荐

TIPS:本文共有 129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农村渐渐消失的鱼种“刀鳅”:过去一脸嫌弃,现在一鱼难求》 曾经在农村常见的“刀鳅”如今却越来越难寻觅。过去,人们对这种鱼嫌弃不已,视其为低贱的食材,甚至称其为“蛇鳅”。但随着饮食文化的变迁和人们对食品的重新认识,现如今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刀鳅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其数量逐渐减少,甚至有些地方已经难以找到这种鱼的踪迹。一些保护行动也已经启动,希望能够挽救这一优质的淡水鱼资源,让其在未来能够重新恢复繁衍生息。

“愿做出海蛟龙,不做南海刀鳅”这是刘强东年少时的座右铭。这刀鳅是什么鱼呢?知道的人并不是很多。

我们本地人叫它刺泥鳅,其他的俗名有,锯齿泥鳅、带刀鱼、猪妈锯等,学名是“中华棘鳅”,刀鳅是野生淡水鱼类,这种泥鳅比普通泥鳅头小,嘴尖,胡须小,它形似一把细而长的小刀,故称“刀鳅”。这可是个麻烦棘手的家伙,其身体扁平,背鳍上长有16根左右的刺,像一把船桨,嘴巴尖长如锥,游速相当惊人,同时常常“出其不备”地攻击,水里的浮游生物甚至是小鱼都不是它的对手,可谓“水中一霸”。

特别是身上有倒刺,看起来挺瘆人,小的时候老有人钓鱼的时候钓上来,最烦它了,如果用手直接取钓,它背上长长的一排刺瞬间就可以让你的手刺出一排小血点,火辣辣的特别疼。而且这鱼还特贪吃,如果钓起来后把它放在水里,还会上钓几次,不过没人愿意吃,都再扔回河里。现在我才知道,这种刀鳅只分布在江南水域,其中“干煸刀鳅”“红烧刀鳅”是两湖地区人们喜爱的一种菜肴。特别是作为下酒菜,香脆可口,回味无穷。

刀鳅为底栖性鱼类。生活于多水草的浅水区。以水生昆虫及其它小鱼为食,生殖期大约在7月份。这种对水质要求极其严苛的鱼在没有污染的水域才能见到。平时钓鱼的时候要是能碰上一条刀鳅,这说明此处的水质是非常好了。前些年在家乡的小河里,还是能时不时的钓获刀鳅鱼。所用的钓具也很简单:用一米长的瘦竹竿,七八十公分长的鱼线,小号的鱼钩,挂上蚯蚓。

寻找大树盘根错节的水塘边,或者石头多的地方,仔细寻觅,找到拇指大的光滑的洞口,这种地方十有八九就是刀鳅的窝了。将鱼钩放在洞口不停的抖动,如果洞里有刀鳅,它很快就会探出头来。因为它食性非常凶猛,咬钩的时候浮漂轻点几下就会猛地一下斜着下沉,等到你极其激动的扬竿起鱼的时候,它已经百分之百的把钩吞进了肚子里了——不是嘴里,是肚子里。这时候它会把背上的刺全部竖起来,不停的扭动着身体,一不小心就会被它扎到鲜血直流。就算把它抓住了,取钩器也是无用武之地的,因为根本看不见鱼钩。这时候除了剪掉子线,没有更好的办法。也因为它们吃得很猛,常常直接拉到石头缝里,所以也很容易挂底。

刀鳅虽然很惹人烦,但是味道还是极其鲜美的,而且比泥鳅好钓多了,只要刀鳅发现鱼饵,上钩率百分之百。一个水塘巡视下来,钓上来十几条刀鳅那是常有的事。一桶刀鳅拎回家,配上尖椒干煸刀鳅,是一盘下酒的好菜。这些美好的往事,总是不是浮现在脑海,让人回味无穷。

如今,因为刀鳅对水质要求高,目前尚未形成商业化养殖,野生数量更是因环境变化和人类捕捞等原因而连年减少,目前已难以寻获。因水体污染,属于我们的特有物种以近灭绝。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刀鳅:农村渐渐消失的鱼种,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3)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2-12 17:3818608666203[浙江省网友]203.23.172.175
    很特殊的鱼种,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
    顶0踩0
  2. 2024-02-12 17:29梦醒de泪痕[香港网友]203.27.81.217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农村的时候,经常能看到刀鳅,现在却很难见到了,环境保护真的很重要。
    顶40踩0
  3. 2024-02-12 17:20尘尘[海南省网友]202.6.93.67
    很遗憾,农村的发展导致了很多传统的事物逐渐消失,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和保护这些特有的鱼种。
    顶19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