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关于中医的三理养生说

2024-03-16 09:48:07

中医的三理养生说是指中医学中关于人体生理、病理、治疗和预防的三大理论体系。首先是阴阳五行理论,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在阴阳相互作用和五行相生相克的基础上进行的;其次是气血津液理论,强调调整气血津液的流通,以维护人体的健康;最后是精神调养理论,认为情志活动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应重视精神调养。这三大理论体系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中医养生的基本理念和方法。中医的三理养生说强调了“以治未病”、“顺应自然”、“调养心身”等养生原则,对于维护人体健康,增强自身抵抗力,预防疾病发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国古代中医保健养生侧重生理养生;近代主要讲生理和心理养生;当代则特别强调生理、心理和哲理养生 三理 养生反映中医养生不同层次3种效应观

第层是生理养生古养生注重四道:是动养之道就是适度锻炼可活动筋骨疏通气血;二是静养之道就是适当休息可减少消耗怡神健体;三是食养之道就是均衡营养可使饮食有节二便通畅;四是居养之道就是起居有常可使精神愉快、情绪安定守此四者如能 不妄作劳 、慎房事、节情欲、避外邪、重内调、辅以必要自我保健和药物治疗则可以健康长寿度百岁乃去今天看来种单纯生理养生可说是浅层次保健养生

第二层是心理养生是调摄情志二要修养德行因为情志活动和道德修养对身心健康关系极大

所谓 情志 就是中医所说 七情 即 喜、怒、忧、思、悲、恐、惊 七种精神因素是受外环境各种刺激所引起反映既是生理反映也是心理反映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疾病但过激烈或持久或自身过敏感都会导致疾病如喜伤心、思伤脾怒伤肝悲忧伤肺惊恐伤肾所以要重视调摄情志而调摄情志最重要是 情贵中和 莫大忧愁莫大哀思 保持心境平和内则七情无扰真气内存五脏六腑气血调和流通;外则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无机可乘邪不可干使身体内外调和从而达到百病不生是保健养生内因素

所谓 德行 就是道德行为孔说 仁者寿 有大德必得其寿 ;荀说: 有德则乐 乐则能久 ;唐代大医药学家孙思邈《千金要方》中写道: 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年 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 所以说调摄情志修养德行是保健养生统摄全局第大法种心理养生可以说是深层次保健养生

第三层是哲理养生所谓 哲理 养生主要是要掌握对立统规律和一分为二观点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 六然 、 四看 保健养生观就是符合一观点

所谓 六然 就是 自处超然 超凡脱俗超然达观; 处蔼然 与为善和蔼相亲; 无事澄然 澄然明志宁静致远; 处事断然 不优柔寡断; 得意淡然 不居功自傲忘其所以; 失意泰然 不灰心丧志轻装奋进所谓 四看 就是 大事难事看担当 能担当得起; 逆境顺境看襟怀 能承受得; 临喜临怒看涵养 能宠辱不惊; 群行群止看识见 能去留无意样才能做到 知足不辱 知止不耻 当行则行当止则止王夫之一生是艰难困苦、颠沛流离中生活能够活到74岁与安贫乐学、着作等身、保持高尚民族气节和清白政治操守以及晚年重视哲理养生而得到精神慰藉是分不开种哲理养生可说是达到高层次保健养生境界

上述 三理 养生其重点、方法会有生理、心理、哲理和浅、深、高三层次不同但其基本方法并不矛盾而其效应和最终目都是为增强自身健康延年益寿故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妙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关于中医的三理养生说,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3-16 10:32心灵牧师[青海省网友]218.100.250.32
    我觉得中医的三理养生说结合起来真的很符合人体的自然规律,不像现代医学那么依赖药物。
    顶2踩0
  2. 2024-03-16 10:10情蒾ぷ卟淪陥[上海市网友]203.31.187.102
    中医的三理养生说真的让人受益匪浅,对于日常保健和调理真的很有帮助!
    顶0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