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晚秋养生:散寒在于

2024-03-24 19:25:59
相关推荐

晚秋养生在于散寒,是指在秋季保健养生中特别注重身体的防寒保暖。随着秋季的深入,气温逐渐下,寒意渐浓。因此,养生重点则应当转向排除体内寒气,加强保暖。晚秋养生了注重饮食营养外,还要注意保持室内外温暖,合理调整睡眠,多进行室内运动等在饮食上,可以多食用温热性食物,如姜、桂皮、大枣等,多饮姜茶、红糖水等暖身养生品。另外,注重保暖也是晚秋养生的重点,外出时要穿戴保暖衣物,防止寒风侵袭。同时,室内也要保持干燥暖,防止受凉感冒。综上所述,晚秋养生在于散寒,关键是要加强体内外的保暖措施,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应对寒冷季节的健康挑战。

深秋养生要特别注重防寒保暖,保护血管,特别是下肢、末端、静脉等部位。寒邪从体表往更深度的脉络侵袭,血管遇冷容易发生痉挛、淤堵等,此时最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晚秋是接近冬季的月份,可以说阵阵北风阵阵寒,因肺主气,又为娇脏,很容易受到外邪而致虚,故养生时应注意吃些益气散寒的食品。在加强营养,增加食物热量的同时,要注意少食性味寒凉的食品,并忌生冷。

一、晚秋饮食养生

在饮食方面,可多吃滋阴润燥清肺的食物,如银耳、甘蔗、梨、芝麻、藕、菠菜、豆浆、蜂蜜、橄榄、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和养血的作用。另外,每日中、晚餐可喝些健身汤,一方面可以渗湿健脾、滋阴防燥,另一方面还可以进补营养、强身健体。适宜秋季食用的汤粥有:百合冬瓜汤、芙蓉鲜蔬汤、银耳莲子粥、赤豆粥、枸杞叶豆腐汤、平菇豆腐汤、平菇鸡蛋汤、冬菇紫菜汤等。在药补方面,基本原则也是以滋润为主,可辅以补养气血。常用药物有:西洋参、沙参、玉竹、天冬、麦冬、百合、女贞子、胡麻仁、干地黄等。除上述几味药外,秋季药补还可选用一些中成药,如:黄精糖浆、复方蜂乳、雪蛤参精、人参健脾丸、生脉饮等。这些中药均有消除燥热的功效,即使没有口干、舌燥等症,亦可少量服用,以达到养生目的。秋季养生不宜过度进补,一些过补的营养品或者中成药并不是人人都适合食用,例如人参,血压偏高者食用后反而会出乱子。除此之外,秋季饮食还需注意避免食用过多的辛辣之物,因为易使肺气更加旺盛,进而伤及肝气。中医学认为肺燥易伤肝,所以秋天饮食要少食辛味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辣椒等。在此基础上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补肝气,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樱桃、柚子、柠檬、山楂、番茄、荸荠等。即:减辛增酸。需要注意的是,有胃溃疡、胃炎的患者需注意严格把握酸性食物的摄入量,避免加重病情。

二、晚秋起居养生

在起居方面,注意早睡早起,不要熬夜,也要贪睡,要“以鸡俱兴”。在运动方面,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季节。此时机体活动随气候变化而处“收”的状态,阴精阳气也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所以秋季运动项目不宜过猛。其中,登山是最适宜秋季进行的运动之一。登山可增强体质,提高肌肉的耐受力和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在登山的过程中,人体的心跳和血液循环加快,肺通气量、肺活量明显增加,内脏器官和身体其它部位的功能会得到很好的锻炼。登高还有助于防病冶病,患有神经衰弱、慢性胃炎、高血压、冠心病、气管炎、盆腔炎等慢性疾病的病人,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适当的登山锻炼,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三、晚秋心理养生

在心理方面,由秋季易抑郁,还应多晒太阳,多爬山。阳光中的紫外线能补充5羟色胺,山林地带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景色优美,可让人心情愉快,陶冶性情,身心健康。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4-03 19:26秋之若雨[重庆市网友]203.80.40.156
    晚秋养生:注意保暖多食温补食物有助于身健康。
    顶9踩0
  2. 2024-03-29 19:26邪 魅╰[青海省网友]58.65.234.133
    晚秋养生:散寒在于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
    顶10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