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大暑将至顺应规律养生

2024-03-29 19:10:32
相关推荐

大暑即将来临,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顺应规律养生至关重要。大暑时节气温高,湿度大,容易导致身体疲倦、食欲不振等问题。因此,为了顺应自然规律,养生保健变得尤为重要。在大暑时节,可以适当调整饮食,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多饮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此外,要注意保暑防暑,避免暴晒,保持室内通风,并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同时,大暑时节也是中药养生的重要时机,可以选择一些清热解暑的中药食疗进行调理。在大暑将至,顺应规律养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7月22日,大暑将至。

想起来有句老话“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除了温度高的令人难以忍受,湿度大的“蒸笼”模式更是正式启动上线。前段时间的高温高湿也只是为现在“预热”!

俗话说物极必反,大暑之后的暑热程度由小极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迎来的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本着冬病夏治的原则,这也成为了养生的关键点!

暑邪:让你肠胃难受,没有胃口

夏季炎热高温,大暑到后气温只会愈来愈高。

当代人最佳的避暑方式就是窝在家里开着空调“吹吹冷风,吃吃冷饮”。

可人们长期在空调房呆着,空调的“虚邪贼风”直吹着自己,就容易中阴暑。

所谓“阴暑”,是吹太久空调所致。睡觉的时候吹空凋,这虚贼邪风很容易就进入的身体。

如果脾胃虚弱,这时候就会出现既有表寒,头重头痛全身无力,又有里证上吐下泻,吃饭也没胃口。

另外,夏天女性朋友直吹冷风,寒气也会直接进入身体,女生就会加剧宫寒的情况。

所以很多妹子夏天更容易痛经、月经量少、手脚凉等情况。

夏天很多疾病的产生其实都跟空调有关,长时间的吹冷气会对身体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空调的冷风穿透力太强,对于本身就怕冷、怕风的人来说,是致命伤。

有时候商场、办公室里的冷气我们无法控制,那平时就要注意腹部和腿部保暖,也可多喝粥、汤。

推荐山药枸杞大枣大米粥,可补津液,止渴,润肤。

还可以达到养胃养脾的作用,脾胃功能好了,也就远离体寒,避免“暑邪”的困扰。

也有很多人在夏天运动后吃冷饮,吃的时候图一时之快,但这样也很容易引起肠胃型感冒。

常表现为腹泻、发烧,这时候可用温脐贴来缓解。

这样看来,“暑邪”其实就是天气过热贪凉导致,寒气侵入体内就会使脾胃虚弱,引起各种疾病。

正确适当避暑,才能规避“暑邪”对身体的危害。

暑毒:动不动心脏难受,惶恐不安

自从天气热了,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了,后台有不少读者有类似的反应:

“气温越来越高了,晚上睡觉总是莫名的心慌,心跳加速,很难受。”

“心脏偶尔会隐隐作痛,天一热了就容易耳鸣,腿也痛,是不是心脏出了问题,该去医院看看?”

我有个朋友在医院工作,最近频频接收了心脑类疾病的患者,最近也感叹夏天是心脏类疾病的高发季。

夏季到了,心梗问题频发,我们要引起重视,才能健康度过这个夏天。

为什么夏季心血管类疾病会这么高发?

众所周知,心脏能够正常的运作,就是要满足供血。

而“汗为血之余”——流失在外的多了,身体里的津液就少了。血量不足,心脏负担加重,心脏问题也会高发,这也是“暑毒”的危害。

另外,是庚子年,太岁子水,流月午火,子午对冲,增加了对心脏的考验。

这个季节更要注意养护好我们的心血管,避免心脏类疾病发生。

通过艾灸和饮食就可以达到调养效果。

①艾灸内关穴配合膻中穴

艾灸内关穴配合膻中穴可以补心气,振奋心阳,心阳振奋不光可以缓解心慌胸闷等现象,而且还能觉得心情越来越舒畅。

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膻中穴: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②经方看这里:

推荐经方——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

我们治心绞痛,常用大柴胡汤配合桂枝茯苓丸。

胡希恕胡老在临床中,就用这个方剂治愈了大量心脏方面的问题。

炎炎夏日,保护好我们的心血管,让“暑毒”远离我们的心脏。

暑热:失眠烦躁找上门来

晚上“左手啤酒,右手肉串”,这是很多人到了夏天的生活状态。

气温高了天气热了,各种饮料凉茶不离手。

于是,在夏天“上火”的人就越来越多,牙龈痛、嗓子痒、心烦意乱各种症状都来了。

其实在中医里,"火"分为实火和虚火,但是现在单纯有实火的人越来越少了。

所谓“实火”就是阳明实热证。(里有实热)

古代的人们生活潦倒,吃不上饭,吃糠咽菜的,还有可能有得阳明实热证的条件。

但是我们现在的人整天吃着冷饮,空调对着吹,上的火都是“虚火”。

中医有个名词叫“虚火上炎”,用成语形容就是鸠占鹊巢。

打个比方:当年八国联军打进京城,占领了皇宫,慈禧老太太就跑路了,被迫转移到了西安。

我们“上火”也是这个道理,根源在于体内的寒太重了,把热排斥在外,而火的性质是“上炎”,往上走,因此各种“上火”症状也就出现了。

可以利用一些“小方法”,缓解上火的症状:

①灵活用肉桂

肉桂有温里、“引火归元”之效,平时做汤的时候可以加肉桂。

做米饭的时候可以加入肉桂粉,泡茶的时候也可以放肉桂。

②泡脚

对于畏寒、四肢不温的同学来说,泡脚是再简单不过的法子了。

③ 涌泉穴

涌泉穴:足底前三分之一处可见有一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此穴。

如果有牙龈肿痛、牙龈出血等虚热上扰的情况,可以在涌泉穴贴生姜片。

上火,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暑热”令人厌烦,但只要自己注意身体,“上火”就能离你远远的。

暑湿:身体黏腻,脑袋昏沉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所谓“桑拿天”,就是又热湿度又高,让人身上总是黏黏腻腻。

明明每天洗澡,但身上还是总是发黏,伴随而来的还有各种苦不堪言的病症:

荨麻疹、湿疹、脚气......浑身发痒,也不能用手挠,总之浑身难受,可是又找不出根本的原因。

大家仔细想想,天一热,大家都爱往空调房里挤,原本满身大汗,却突然进了“冰窟”,那些汗液就被困在了身体里。

出汗本是排除湿邪的过程,结果就这么被变成了身体里的湿热之气。

所以湿气很容易就成为了夏天最缠人的问题之一。

除了皮肤,湿性重浊,还会阻滞气机。

本来身体气血运行的好好的,湿气一来,经络里都是粘腻的废水,气血运行就慢下来了。

我们就会感觉头沉,头重如裹;容易疲劳,精力不够充沛。

脾是运化水谷主要的脏腑,喜燥恶湿。

湿邪困脾,会出现不想吃饭、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却不想饮水等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饮食调理,祛除体内的湿气,滋养我们的身体。

1.茯苓白术母鸡汤

食材:白术15克,白茯苓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鸡块300g,枸杞15克。调料精盐适量,生姜,清水适量。

做法:

1、将鸡块洗净,氽烫,备用。

2、将其他材料洗净。

3、锅中加水烧沸,下入鸡块焯透,打去浮沫捞出。

4、将鸡块加入沙煲内加清水煮沸,将各种原料全部放入大火煲至20分钟,转至小火煲2小时,撇出浮。

茯苓、白术健脾祛湿,白芍、甘草,养血补津液,生姜温胃散寒。

健脾祛湿,补血养阴,你值得拥有。

2. 四神汤

做法:山药、茯苓、芡实、糯米适量,可以做排骨汤,也能煮粥~

四神汤有恢复脾胃功能、安神之效,脾胃功能好了,才能杜绝生湿之源。

正逢盛暑,别在空调房里待太久,也别吃太多寒凉的食物,毕竟身体是自己,要好好爱护才是。

每个节气都有它的特征,要顺应它的规律,做让身体舒服的事。

注意避暑的同时,也要适度纳凉,享受夏日最美妙的时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4-07 13:07子恒[台湾省网友]203.34.39.18
    大暑节要注意避免暑热对身造成影响规律作息和科学膳食都很重要。
    顶0踩0
  2. 2024-04-03 04:09海胭[陕西省网友]43.255.204.141
    大暑将至确实需要顺应规律养生注意饮食和作息保持身健康。
    顶4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