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老年人春季养生注意事项

2024-03-30 09:46:32
相关推荐

春季是老年人养生的重要时期,正确的养生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疾病。老年人在春季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注意保暖,春季气温变化大,老年人易受寒,应该适当增减衣物,注意保暖。其次,合理饮食,春季要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并且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此外,老年人要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增加户外阳光的曝晒,有益于新陈代谢、血液循环等。最后,良好的情绪也很重要,老年人在春季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与家人朋友多交流,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有助于身心健康。总之,老年人在春季养生要注意保暖、饮食、适度运动和心态调整。

冬季对于老人来说是非常难熬的一个季节,春季则是老人们最喜欢的积极,春季气温逐渐回升,老人们也逐渐开始活动。那么关于老人在春季养生需要注意哪些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往下看看吧!

1、衣要“治寒”

医学家孙思邈曾说过“春天不可薄衣”。中医认为,防病如御敌。春季乍暖还寒,气温多变,如衣着单薄,保暖措施不利,极易受寒患病。特别是中年人各种生理功能开始减退,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变弱,“春捂”是必须的。中老年人衣着要结合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着要松软轻便,贴身保暖。

2、食要“治腐”

春天生机旺盛,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亦随之增加,中老年人要有足够的热量十分重要。孔子吃饭的原则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粮食陈旧或变味,鱼肉不新鲜了,他都不吃。席上吃肉的量不能超过米面的数量,酒可以喝但不能喝醉。春季,老年人在饮食方面要注意:一是保证热量,适当减少食量;二是粗细搭配,不能偏食;三是脂肪宜少,蛋白亦多。如豆类、鱼类、禽蛋、瘦肉等;四是忌油腻、酸涩、生冷之物,少盐,多食蔬菜、水果等。

3、心要“治躁”

古代着名医学家孙思邈关于情绪对健康的影响方面曾写道:“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神疲易役,气弱病相侵,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安神益悦乐,惜气供和纯。”春季是肝阳亢盛之时,情绪易急躁。人长期生活在不良情绪中,如郁闷、焦虑、愤怒时,可强烈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人的分泌功能紊乱,免疫机制受损,抵抗力下降。不良情绪不仅容易使人诱发疾病,甚至患上癌症。而豁达的性格和乐观的情绪可使人精神轻松,免疫功能和抵抗力增强。心情舒畅有助于养肝,因为心情抑郁会导致肝气郁滞,影响肝的疏泄功能,也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4、身要“治疾”

就是要及时地管控疾病,痛痒不可忽略。春天,气温回升,有利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气候变化无常,都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因此,中老年人要增强自我防病意识,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别忘了自己的身体,别忘了医生的医嘱,别忘了按时服药。

5、境要“治污”

在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方面,清代医学家徐大椿更有自己的卓见。他在《医学源流论·五方异治论》中指出:“人禀天地之气以生,故其气体随地不同。”在分析了不同地域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后,他告诫人们,“入其境,必问水土风俗而细调之”,因为“所产之物,所出之泉,皆能致病”。可见,徐氏关于地理环境对疾病与医药影响的认识,已较为深入。

冬去春来,中老年人的调节中枢和机体功能仍处怠缓状态,一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坚持每日通风换气;二要保持卧室干燥,被褥常洗勤晒;三要居室色彩协调,氛围祥和,可养置适量的花草;四是睡前温水泡脚,按摩双脚。中老年人还要切忌“恋卧”,睡眠过多会使新陈代谢减慢,气血运行不畅,不利浊气排出。

6、练要“治懈”

古代医学家华佗很重视疾病的预防,强调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和姿态,创造了一种“五禽之戏”,用以锻炼身体。常到户外锻炼,呼吸新鲜空气,可荡涤体内浊气,增强心肺功能,杀死肌肤上的细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中医讲:“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中老年人在锻炼中,首先要适度,避免运动量过大;其次要动静结合,锻炼时要保持精力,不要过度疲劳;三要适时适项,要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项目,不要做过难、过大、过险的动作。

小结:虽然在春季的时候天气气温逐渐升高,但是昼夜温差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在春季的时候尽量的衣服的添加。在春季的时候人们容易犯困,容易情绪不安,所以在春季的时候需要治躁,让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情。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4-07 20:17君言1[北京市网友]203.29.46.178
    希望大家都能关注老年人养生让他们度过个愉快健康春季。
    顶5踩0
  2. 2024-04-03 15:01你妈是傻逼[海南省网友]203.4.180.113
    老年人春季养生注意保暖和多晒太阳保持适当运动和饮食关爱老年人健康祝福有长辈们身健康!
    顶1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