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65岁以上独居老人最易受骗 保健养生骗局排头号

2024-04-02 12:30:05
相关推荐

近年来,保健养生市场风起云涌,但其中不乏一些骗局。据调查显示,65岁以上独居老人成为骗子们的主要目标,他们往往缺乏科学的健康知识,容易被夸大宣传和虚假承诺所蒙蔽。因此,保健养生骗局中,针对独居老人的欺诈案件屡见不鲜,排到了风险的首位。为了保护广大老年群体的利益,社会各界应当共同努力,加强对骗局的揭露和反击,提高老年人的辨识能力,让他们远离假养生产品和虚假保健宣传,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

被“免费旅游”吸引,老年人全程被冒牌“专家”忽悠,最后买回家十几万的保健品;接到推销电话,老年人连续多年将退休金投入毫无市场价值的“收藏品”,最终被家人发现并报警……大量案例显示,受生理、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影响,老年人更易成为骗子的目标。

近日,北京市老龄协会和北京扶老助残基金会联合推出《老年人防骗攻略(版)》,聚焦养生保健、投资理财等多类骗局,印制好的防骗手册将发放到社区和老人集中活动场所。

为什么老年人更易陷入诈骗圈套?我国跨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逐年增多。当人迈入老年,身体开始无可避免地走向衰弱,随之而来的便是高昂的医药费等,为了预防万一,人们总会给自己留点备用金,做“救命钱”。正是这些“救命钱”,成为了诈骗分子的目标。

有数据显示,中老年群体中65岁以上的独居老人最容易上当受骗。因为孤苦无依,他们内心总是希望多一个底牌多一份保障。诈骗分子通常以虚假的信息诈骗中老年人,其中就包括夸大一些保健品的功能和一些虚假功效的养老器械设备,甚至把一些“三无”产品换一个包装,对中老年人宣称是什么救命灵药,骗取中老人钱财。——这正是《防骗攻略》中排“头号”的保健养生类诈骗。

据媒体报道,6月,国内最大的以免费旅游为幌子、利用保健品诈骗老年人的犯罪案件告破,38个“旅游会销”平台被打掉,638名犯罪嫌疑人落网。

打着虚假公益组织的旗号,冒充医疗专家吹嘘、夸大产品功效,将十几元钱的廉价产品包装成中央高级干部“特供”药品,再以三四十倍的价格大肆推销行骗……这是该团伙坑老人养老钱的主要手段。

据受害老人自述,落入陷阱的三个关键点:一是受到了“免费旅游”的诱惑,二是被诈骗分子嘘寒问暖的“感情牌”打动,三是被冒牌专家“洗脑”,轻信了保健品被夸大的功效。

《防骗攻略》提示,这类骗局的特征主要以施以恩惠、制造权威、夸大功效等方式对老人进行行骗,建议老人不要轻信陌生人说的话、不要轻易透漏个人信息、要多和子女及亲戚沟通、要注意保存购物单据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3)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4-10 17:11岁月留香烟酒店[甘肃省网友]124.117.203.71
    3.希望社会能加强对老年人关爱和保护让他们远离这些骗局。
    顶3踩0
  2. 2024-04-07 23:37冰叶[宁夏网友]45.121.104.237
    2.骗子太狠心了针对弱势群实施骗局太可恶了。
    顶0踩0
  3. 2024-04-05 06:03深谷百合[河北省网友]113.209.187.156
    1.这真是令人担忧现象65岁以独居老人更需要社会关注和保护。
    顶4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