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深入探索中国古代养生术(二)

2024-04-15 07:21:20
相关推荐

《中国古代养生术(二)》是部探讨中国古代养生文化著作。该书深入挖掘了中国古代医学理论与实践并合了中华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系统阐了古代人们对健康认知与方法。通过研究古代养生术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对身心健康重视以及在保健养生方面智慧和经验。

一、养生术原则

中国传统的养生术与讲阴阳五行的中医学同出一脉,皆源自中国古代哲学对自然和人体的理解。古人认为,无论宇宙自然还是人体活动的变化,都有相通的规律,掌握了这个源于自然的变化规律,便能由知变、应变到适变,可趋利避害,防病养生。所以,古人养生,讲求天人相应、道法自然,即个人起居的规律要与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相配合。又因为古代哲学尤重精神道德,体现在养生术上,也特别重视养神,主张要形(身体)神(思维意识)兼养,动静适度。

1、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指养生须遵循自然的规律,所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传统养生理论认为,自然界的季节变化,与人体生理机能的变动週期是统一的,因此顺应四季而适时养生,就能保持身体内外阴阳之气的协调平衡。例如,人体要随着春温、夏热、秋燥、冬寒的变化,藉运动和食疗调理气血为生、长、收、藏的状态,与自然同步;起居也应做到「冬病夏治」(利用夏季阳旺,辅药以治阳虚寒重者),「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捂(不要过早减衣)秋冻(未寒不忙添衣)」等。

——讲究居住环境

除了节气外,养生学亦重视居住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不同的地域、水土和气候,对人体健康均产生不同的影响,如居住在寒冷、空气清新的高山地区的人多长寿,居住在炎热、空气污浊的平原地区的人多短寿。以现代的科学解释,那是因为山区空气中含有大量负离子,能中和有害物质,消除呼吸道炎症,纾张末梢血管、稳定血压,有利防治疾病。所以,古人养生修道都喜潜居深山。唐代着名养生家孙思邈认为,理想的居住环境应该是水土好、背山临水、山青水秀、气候高爽、向阳避风,面积大小适宜,距人群远近适宜的地方。

2、形神合一

所谓「形」,是指人的形体,「神」,则指精神意识、思维智慧。养形和养神是指形体锻炼和精神炼养,前者以动为主,后者以静为主。动以养形,静以养神,但都要适度,不能走极端。孙思邈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静」也并非绝对的静止,是指「精神专一」,清心寡慾,是清静而不妄思。总之,形体宜动,心神宜静,但静中有动,动静适宜,才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动以养形

养形除了讲求饮食均衡外,适当的运动也是必要的。成书于二千年前的《吕氏春秋》认为,与流水不腐的道理一样,身体要多运动,否则「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气郁则易生疾病。东汉名医华佗创编了一套模仿动物形态的五禽戏,就是认为人要常动,促进血液循环,使「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所以,使身体矫健灵活的古代导引术(导即导气,调顺呼吸,引即伸缩肢体)早在汉代已流行,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导引图》,即绘有40多种姿态的图像。

——静以养神

传统的养生学受道家的影响极大,以养神为主流,而养神的重点就在于清静。成书于春秋战国的中医学第一部经典《黄帝内经》已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之」。而道家主张的「清静无为」,是力求保持思想的「恬淡虚无」,即要摒除杂念,清静寡慾,淡泊名利,从而使神气内藏而不外洩,达到养神目的。以现代的生理学解释,人处于神经放鬆的「静养」状态,呼吸、心率、血压、体温均相应减低,长期维持这种低代谢的状态,应有助延长生命。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5)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4-15 20:43聂影雪baby[香港网友]103.41.153.64
    5.期待更多深入探索古代养生术文章这方面知识很有意义。
    顶0踩0
  2. 2024-04-15 18:03谁、予我执手繁华[青海省网友]14.205.226.90
    4.文章详细介绍了古代养生术原理和方法很受启发。
    顶37踩0
  3. 2024-04-15 15:22爱你,万缕千丝[山西省网友]118.127.149.25
    3.古代养生术很有意思完让我对中华传统文化更加感兴趣。
    顶0踩0
  4. 2024-04-15 12:42星光半度微凉[国外网友]121.255.102.177
    2.真希望能够学习到这些古代养生术对健康定有帮助。
    顶9踩0
  5. 2024-04-15 10:01ゅ 煙誮洅躾︵鈈濄橓間づ[安徽省网友]103.60.165.137
    1.这篇文章内容丰富让我对古代养生术有了更深入了解。
    顶7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