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的养生‘红灯’信号

2024-05-06 16:21:22
相关推荐

天气转凉,是高血压、中风、心肌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在秋冬季节,老年人容易出现头晕、头痛、胸闷、乏力等高血压症状。“秋冬之际,家人要加倍留意家中的老年人。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江苏

1冬季糖尿病患者应警惕高血压

天气转凉,是高血压、中风、心肌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在秋冬季节,老年人容易出现头晕、头痛、胸闷、乏力等高血压症状。

“秋冬之际,家人要加倍留意家中的老年人。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江苏省中医院心内科戴友平教授说,“高血压的真正危害之处在于它会引起的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的并发症,其中尤以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危害为最。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人群,必须根据心血管危险性评估进行积极的干预和治疗。这对预防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提高生存质量,减少致残率,延长患者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血压和糖尿病常常合并存在。目前我国约有2亿的高血压患者,成人高血压的患病率约为18.8%。而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9.7%,是世界第一的糖尿病大国。《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数据显示,36%的高血压患者合并糖尿病。更严重的是,我国高血压知晓率仅为30.2%,治疗率仅为24.7%,控制率仅为6.1%,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针对这一严峻的现实,,中国医师协会发布了《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血压控制专家指导意见》。《专家指导意见》指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必须实行更加严格降压治疗策略、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压。高质量的降压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能更有效地降低心血管事件(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心衰、不稳定心脏病、其他血管事件等),从而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发挥多效性保护作用。

2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养生误区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在糖尿病患者身上是经常发生的,据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发病率比正常人要高2倍以上。因此,糖友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养生。但是很多的糖友往往会走进养生的误区,下面罗列的几大误区,希望能给糖友带来帮助。

误区之一:凭感觉估计血压高低。

高血压病人症状的轻重与血压高低程度下一定成正比,有些病人血压很高,却没有症状;相反,有些病人血压仅轻度升高,症状却很明显。这是每个人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不同,加上脏器官损害程度有时候与血压高低也不一定完全平等。因此,凭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往往是错误的,也容易延误治疗。正确的做法是定期主动测量血压,每周至少测量两次。

误区之二:血压下降就停药。

病人在应用降血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降至正常,即自行停药;结果在不长时间后血压又升高,还要再使用药物降压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将会引起心、脑、肾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糖友在服药后出现血压下降,也不能立即停药,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

误区之三:采用传统的服药方法。

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在清晨醒后变化最大,可以在数分钟之内上升2~5千帕,中午过后,血压会自行下降。这种血压变化规律致使患者容易在早晨和夜间发生脑中风。(早晨容易发生脑出血,而夜间则容易发生脑缺血。)传统的每日3次的服药方法没有考虑患者的血压变化规律,只是一味地考虑降低血压,结果使清晨时的血压控制不理想,而下午和夜间常使血压偏低,新的服药方法每天清晨醒后1次性服药。可以有效地防止清晨醒后的血压剧烈变化,使血压处于比较平衡状态,因此效果较好。

误区之四:不根据自身情况,盲目降血压

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为此偏高些的血压,有利于心、脑、肾等脏器的血液供应。如果不顾年龄及病人的具体情况,而一味要求降压到“正常”水平,势必影响上述脏器的功能,反而得不偿失。正确的做法是根据病人的年龄、脏器的功能情况,将血压降到适当的水平,特别是老年人,不可过度降低血压。

3糖尿病患者高血压诊断指标要更严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日前发布的《中国糖尿病患者血压管理专家共识》指出,糖尿病患者只要收缩压≥13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80毫米汞柱,就可确诊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据了解,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常并发冠心病、脑血管病等,与其他心血管风险叠加,可加速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此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筛查和降压目标尚未统一,针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管理的指南尚缺乏。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牵头,组织上海、山东、北京等地的多位专家制定出《共识》。《共识》指出,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诊断界值低于非糖尿病患者。收缩压≥13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80毫米汞柱,需择日复测血压。若复测收缩压仍旧如此,可确诊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共识》指出,由于血压升高很难早期自我发现,因此糖尿病患者就诊时应常规测量血压,定期监测和控制血压,让患者在病症初期阶段就得到必要的干预治疗尤为重要。糖尿病患者早期诊断高血压并及时降压,可大大降低医疗成本。

《共识》呼吁,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重点应从“越低越好”转变到“越早越好”,推荐采取个体化管理策略,评估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体重、吸烟史及脂代谢紊乱等),实行目标分层管理。例如,对于糖尿病病史较短、健康状况良好、无明显大血管病变且较为年轻的患者,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毫米汞柱;但对于65岁以上、已发生靶器官损害或伴严重冠心病患者,严格控制血压反而会因脏器血流灌注压不足导致严重不良后果,所以在强调收缩压达标的同时,应避免过度降低舒张压。

4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养生的“红灯”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在高血压患者身上也是常有发生的,很多患者对于高血压这个疾病不够重视,导致在最后的治疗中相当的麻烦,对于高血压的误区其实是有很多的,需要各位患者谨慎的对待高血压这个疾病。下面就是中医专家给患者在临床经验中总结出的几大养生误区。

1、不根据自身情况,盲目降血压,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为此偏高些的血压,有利于心、脑、肾等脏器的血液供应。如果不顾年龄及病人的具体情况,而一味要求降压到“正常”水平,势必影响上述脏器的功能,反而得不偿失。正确的做法是根据病人的年龄、脏器的功能情况,将血压降到适当的水平,特别是老年人,不可过度降低血压。

2、采用传统的服药方法。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在清晨醒后变化最大,可以在数分钟之内上升2~5千帕,中午过后,血压会自行下降。这种血压变化规律致使患者容易在早晨和夜间发生脑中风。(早晨容易发生脑出血,而夜间则容易发生脑缺血。)传统的每日3次的服药方法没有考虑患者的血压变化规律,只是一味地考虑降低血压,结果使清晨时的血压控制不理想,而下午和夜间常使血压偏低,新的服药方法每天清晨醒后1次性服药。可以有效地防止清晨醒后的血压剧烈变化,使血压处于比较平衡状态,因此效果较好。()

3、血压下降就停药。病人在应用降血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降至正常,即自行停药;结果在不长时间后血压又升高,还要再使用药物降压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将会引起心、脑、肾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糖友在服药后出现血压下降,也不能立即停药,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

4、凭感觉估计血压高低。高血压病人症状的轻重与血压高低程度下一定成正比,有些病人血压很高,却没有症状;相反,有些病人血压仅轻度升高,症状却很明显。这是每个人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不同,加上脏器官损害程度有时候与血压高低也不一定完全平等。因此,凭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往往是错误的,也容易延误治疗。正确的做法是定期主动测量血压,每周至少测量两次。

希望以上的这些误区会给患者一些提醒,患者需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就要尽早去医院接受治疗。

5糖尿病患者勿忘调血压 高血压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高

随着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代谢性疾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现在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俗称“三高”人群)已不再是中老年患者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饱受其威胁,甚至是一些体重超标的青少年患者。事实上,糖尿病和高血压常常相伴存在,一项中国的高血压研究显示,5000多名高血压患者中有67%的患者合并有糖代谢紊乱。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据统计高血压的发生率在糖尿病人群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倍。糖尿病并发高血压作为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国糖尿病患高血压占28~40%。

高血压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高

在过去几十年间,中国高血压患病率显著增加,这与中国人群中不健康生活习惯的流行有分不开的联系。根据最近的全国性调查,普通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8.8%,意味着中国有超过2亿的高血压患者。

一项研究发现:中国门诊高血压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24.3%。事实上,在临床中不难发现,高血压经常伴随着糖尿病,而且两者并存可以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许多危险因素都可以诱发血管中形成的斑块破裂,糖尿病就是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心血管疾病至少是单纯高血压患者的两倍,因此,在高血压患者中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对降低发生心血管并发症风险尤为重要。

糖友监测血糖时莫忘管理血压

糖尿病与高血压均为最重要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当二者并存时可对心血管系统产生更大危害。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否伴有高血压,降压治疗均可减少患者的死亡率以及发生心脏和肾脏疾病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可能更关心自己的血糖监测,却往往忽略了血压的管理。由于糖尿病患者在高血糖、高血脂的同时常常还会伴有高血压,而高血压同样是引起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除了实现血糖、血脂达标,还需积极控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血压,从而有效地减少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一般来说,血压≥140/90mmHg被定义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超过这一标准,进行降压治疗,能降低血管并发症风险。

糖尿病、高血压可谓是一对难兄难弟,对于其发生,我们应正视且重视,但无需恐惧惊慌,给予及时综合的治疗,可以有效地避免两者相互影响导致的恶性循环而产生的严重后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5-06 17:04李冬至[贵州省网友]110.7.14.220
    看了这篇文章,我发现自己之前有好多忽视的养生红灯信号,一定要改变生活方式,多加注意了!
    顶0踩0
  2. 2024-05-06 16:42ご銱渔ヾ[澳门网友]103.193.241.242
    真的是太重要了!作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时刻留意这些红灯信号,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顶0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