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1935年东北鼠疫原因

2019-10-14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45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 分钟。

一、这次鼠疫的疫源地在俄国远东境内,疫源物是旱獭,也叫“土拨鼠”。猎人食用了有疫旱獭肉,从而感染病毒,造成传播。

二、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过春节全家团圆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临近年底,在外务工人员开始相继返乡。

三、防疫知识缺乏与防疫观念淡薄。对于鼠疫的传播性及其烈度,一般老百姓知之甚少。

此外,当时对于突如其来的大规模瘟疫缺乏及时有效的应对手段,开始时组织不力,医学不发达,缺乏特效药物等等,也是造成鼠疫初期扩散的原因。

1935年东北鼠疫原因

1利益驱使下滥捕旱獭,接触疫源,导致鼠传人的鼠疫爆发

2东北地区发达的交通体系与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为鼠疫的进一步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传统观念影响下的防疫意识淡薄使鼠疫进一步传播

东北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则是鼠疫蔓延的温床。

1935年东北鼠疫原因

伍连德,那么为什么这一次鼠疫的爆发却在老鼠身上未见踪影呢因为这一次的鼠疫根本就和老鼠没关系。需要指出的是,鼠疫并不只是由常见的家鼠或者田鼠传播,啮齿类动物都有传播的能力。这一次大鼠疫的源头来自老鼠的表亲——土拨鼠(旱獭)。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1935年东北鼠疫原因,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