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用“吓唬”来管教孩子 易形成儿童恐怖症

2020-10-26 分类:生活

TIPS:本文共有 367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近些年,形形色色的早教组织悄然兴起,父母们也非常乐意的相信。其实早教可以从点滴小事在家学习好的,小编精心准备了些早教小知识,分享用“吓唬”来管教孩子 易形成儿童恐怖症。

“怕”是人的天性,“怕”与人生同行,“怕”使人失去了不少欢愉,“怕”甚至会影响人一生的幸福,心理医生告诉您——

五岁的小东在小姨的陪同下来看心理医生,要求做一个智力测验,看他大脑是不是出了问题。因为他不仅平时胆子小、孤僻、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不好,而且最近还特别怕“鬼”,夜里不敢一个人睡,白天不敢一个人待着,刚好幼儿园又放假了,就一天到晚都跟着她。

详细检查后,确定孩子智力正常,也没发现有其他的精神症状,诊断为儿童恐怖症。

原来在小东两岁多时,他父母就常年外出做生意,至今小东一直寄养在外婆家,主要由小姨照看。小姨一家都喜欢看鬼片,闲下没事也爱讲鬼故事。每当此时,小东就特别地乖,躲到小姨怀里不敢做声。为了使他听话,大人就常常用鬼来吓他。一提到鬼小东就老实了,夜里睡觉也要蒙着被子睡。一个多月前,他又发了一次高烧,迷迷糊糊地尖声怪叫,说看到很多鬼,烧退后就变得特别地怕鬼。

很明显,小东的怕是家里人利用他怕鬼的心理,经常用鬼吓唬他造成的。鬼事实上是不存在的东西。但对一个两岁多的小孩而言,父母不在身边,本来就缺乏安全感,还常常被故意用鬼来吓唬管教,结果鬼就植入了他的心中,鬼故事听得越多就越怕,最后在高烧的作用下,出现了以鬼为主要内容的恐怖性谵妄,诱发了恐怖症。

在临床上,像小东这种因为父母和亲人用“吓唬”来管教孩子,致使孩子形成“儿童恐怖症”的病例并非罕见。如有个两岁的孩子,时常在夜间哭闹,妈妈为了使她安静下来,用了很多招数,最后一招终于灵验了——“外面有大老虎,它听见小孩哭就进来吃小孩”,孩子吓得蒙住头,强忍着哭泣入睡了。妈妈得知了孩子怕老虎的秘密,于是经常用此吓孩子。孩子到了四岁,只要一提到老虎,就十分恐惧,后来不仅怕老虎,而且怕大灰狼、狐狸、狗等动物,当看电视、电影或家长偶尔提到这些词,她就紧紧抱头,面色苍白,大声呼叫“我怕”。后来,症状越来越重,晚上尽管无人提起,她仍然用被子蒙住头喊怕,说闭上眼就有老虎在眼前。由于孩子常常做恶梦和惊叫,家长不得不求助于心理医生,最后,医生给孩子诊断为儿童恐怖症。

安全感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幼儿由于在心智和体力上都不具备保护自己的能力,所以,常常有很强的不安全感,如怕黑、怕鬼、怕某些动物等。这本属正常现象,一般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但如果教养不当,就很容易变成病态的“怕”。如有不少的家长,为了使孩子听话好管,在孩子哭闹、不听话时,孩子怕什么就用什么来恐吓孩子。害怕的孩子自然被吓得不敢出声,家长也得到了安静,可他们没有想到,这样做很容易使孩子从正常的“怕”变成病态的“怕”。这是因为,幼儿刚刚萌发想像能力,虽然其想像力水平很低,内容很贫乏,但是孩子喜欢把许多东西夸大。所以,当父母或大人使用恐吓的办法哄孩子时,孩子常常在想像中加以夸大,因此会引起很大的惊恐,反复强化则易导致心理异常。事实上,这种吓孩子的方法,不仅会导致儿童恐怖症等心理障碍,而且还会终身影响孩子。很多成人产生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时,追究原因都会牵涉到童年时期的某些恐怖经历。因而笔者提醒年轻妈妈,在孩子哭闹不好管时,不要用恐吓,而应用科学文明的方法管教孩子。

首先,要从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的言行,如果是宝宝生病了,非常难受地哭,妈妈就应该多抱抱他,让孩子在病痛时感到有妈妈陪着,就不会太难受了;如果宝宝是在睡觉时哭,妈妈可以放点轻柔的摇篮曲,使他安静下来;如果宝宝是毫无理由地哭,妈妈可以转移他的注意力:宝宝乖,听听流水的声音,今天这朵花为什么开花了?如果宝宝是在公共场合哭闹,妈妈可以跟他讲道理,与不哭闹的小朋友进行比较,适当给宝宝买一些他心仪已久的东西(此招不宜惯用);如果宝宝是为了不能出去玩而哭,妈妈可以带他出去,满足他的要求;妈妈还可以把宝宝的哭声用录音机录下来,或者用摄像机把哭相录下来,他看到或听到自己哭时,可能哭声就会立即止住;还有一招,实在没办法时,妈妈可以陪着宝宝一起“哭”。切不可说“再哭打死你,再哭妈妈不要你了”,或大声说“别哭了!再哭把你卖掉!再哭把你扔到垃圾桶里!再哭今晚不让你吃饭!再哭让大老虎吃掉你”等威胁恐吓的语言。

其次,怕与逃避危险是人的天性,即使父母并非有意恐吓孩子,孩子们也会从生活环境中习得“怕”与逃避的行为方式,因而,当孩子出现“怕”的概念与行为时,父母要从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怕,承认他们的怕,并认真听他们倾诉他们的怕,切不可嘲笑他们的怕和利用他们的怕来管教他们。因为父母是他们最亲近、最信任的人,如果最亲近、最信任的人都要利用他们的“怕”来整治他们,他们还能信任谁呢?失去了对人的信任,会更加重他们的不安全感,心中“怕”的阴影也就越来越深刻。因而,面对孩子的“怕”,父母要有意识地从小培养孩子形成一种健康的行为模式。当孩子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打击和挫折时,要让孩子尽快回到那个处境中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如孩子害怕去某个地方,或害怕某种动物时,不是教孩子躲避,而是应该带孩子去逐渐接触或接近怕的事物,让孩子及时消除心理上的恐惧情绪,让他们感受到所怕的事物没有危险,从而培养孩子形成面对困难不回避、不拖延,及时解决困难的性格和能力。否则,如果让孩子逃离恐怖处境的话,他会对当时的情境进行幻想性的夸大和歪曲,反复逃避就会因一再强化而固定下来,形成懦弱、逃避现实、畏缩不前等不健全的人格,容易使幼年时期的怕延续到成年而贻患终身。

编辑推荐:

家长“吓唬”孩子 对不对?

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可适当“吓唬吓唬”

教你“吓唬”孩子的技巧

学校恐怖症

学校恐怖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儿童心理疾病。多见于7-12岁的小学生。由于存在各种不良心理因素,使学生害怕上上学,害怕学习,具有恐怖心理,故又称“恐学症”。

学校恐怖症的三个特征

1.害怕上学,甚至公开表示拒绝上学。

2.发病期间,如果父母强迫患儿去上学,会使其焦虑加重,倘若父母同意暂时不去上学,则孩子焦虑马上缓解。

3.焦虑的症状表现为:心神不安,惶惶不安,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甚至有呕吐、腹疼、尿频、便急等。

学校恐怖症的病因

1.内因。这类孩子均有以下的性格特点:胆小、仔细、敏感、多疑特别爱面子,经不起批评。

2.外因。这类孩子的家长、老师及本人常期望过高,往往超过患儿心理所能承受的程度,导致孩子心理失衡,逐渐形成焦虑感。

怎样治疗学校恐怖症

首先,要寻找孩子不肯上学的原因。当发现孩子有不肯上学的现象时,家长应该与他们谈心,尽可能了解所有与他们上学有关的情况。要注意开导,不要采用简单的恐吓的办法,迫使孩子去上学,以免加重孩子的心理创伤。要正面诱导,讲清目前上学和将来工作之间的关系,让孩子在认识上有所提高,切忌各种强迫性、惩罚性的言行。

当不肯上学的原因找到后,父母、老师、医生应共同制定一个治疗计划。这个计划应包括以下下两点:

1.尽快设法使孩子回到学校去假如不肯上学的孩子焦虑症状明显,父母不要性急,应通知学校取得老师的配合。然后,家长要耐心等待,并陪伴孩子,以消除或减轻其焦虑症状。开始时让孩子在学校呆一个小时也好,如果这步成功了,可将时间延长至2小时,然后再延长至半天。逐渐过渡到不陪孩子上学和让孩子独自去学校。每当孩子有进步时,即应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2.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患学校恐怖症的孩子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在找到原因后,要有针对性地请儿童心理医师进行心理治疗。

肌肉松弛疗法是帮助这类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解除焦虑症状行之有效的方法。即当孩子接近学校门口时,反复做深呼吸,待全身肌肉渐渐放松之后,再进校门,以克服上学时产生的恐惧感和焦虑症状。

采用上述方法效果不明显时,可在医师的指导下,在短期内应用抗忧郁剂,如氯丙咪嗪、阿米替林、麦普替林,同时并用抗焦虑剂,如佳静安定、舒乐安定,以消除或减轻患儿的症状。

如何防止学校恐怖症

1.注意对孩子的性格培养。家长和老师对胆小、细心、忧郁的孩子,不宜要求过于

严格。相反,宜劝导这些孩子处事不要过分认真,要让他们了解生活必然有成功,也有失败的道理。

2.对孩子期望不应太高。家长切勿对这类孩子期望太高,由于这类孩子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他们经受失败和挫折能力较差,因此,期望太高易使这些孩子在不良的性格基础上增加心理压力,促发学校恐怖症。

3.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一旦发现孩子有学校恐怖症的迹象,即应立即去心理门诊,请儿童心理医师进行心理治疗及必要的药物治疗。家长们更应注意防范这些孩子可能发生的离家出走等不良行为。

早教相关推荐

如何对新生儿进行早期教育?

从新生儿开始教育成效显著

孩子早期教育别进雷区

教育宝宝的五大国学经典故事

如何教育孩子学会遵守诺言

低声语调教育儿童效果更好

3-6岁幼儿的成长教育指标

成功父母多用三无原则教育宝宝

如何对宝宝进行地震安全逃生教育

教育娃娃5件事做不得

应随时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应从儿童抓起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用“吓唬”来管教孩子 易形成儿童恐怖症,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