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遵义名字的由来

2022-05-31 10:05:10

遵义

这个名字的由来已有上千年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承载着一方地域文化和历史演绎

但是作为本土的遵义人

很多人却不知道其名的由来

1

春秋时,黔北分属多个方国:今中心城区及遵义、绥阳、桐梓、湄潭、凤冈等县地域为鳖(bie)国。

2

战国时期,今遵义市地, 属邑国,附属于夜郎。

3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废分封,实施郡县制。次年,分割夜郎诸国,置汉阳、夜郎、鄨(bi)、苴兰、镡(xin)成五县。其中鄨县由原鳖国地置,县治在今遵义境,隶巴郡。

4

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改郎州为播州。公元742年,改思州为宁夷郡,改播州为播川郡。公元758年,宁夷复名思州,州治务川县(今沿河北部)播川郡复名播州,领遵义、芙蓉、带水三县。

5

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改播州所属罗蒙县为遵义县。“遵义”名出,是年,置珍州。

6

宋代,先后设置过下辖遵义县的遵义军和隶属珍州的遵义砦(寨的异体字),元代及明代中前期未使用“遵义”之名。

7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播州改土归流,设置遵义军民府(清康熙二十六年,即1687年去掉“军民”二字),下辖的4县1州中有遵义县,府、县既同名,也同廓。

8

民国2年(公元1913年),府、州、厅改县,即遵义府改遵义县。

9

公元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余庆县城,黔北所有县城陆续解放。同月24日,遵义区专员公署(习称遵义专区)成立。26日,以原遵义县城设置遵义市。

10

公元1958年,遵义市归入遵义专区,原遵义县并入遵义市。

公元1970年,遵义专区改称遵义地区。

公元1997年,撤销遵义地区建地级遵义市,原遵义市改建为红花岗区。遵义县仍保留,仅市、县同名。

11

公元2003年,新置汇川区,隶遵义市。公元2009年,新蒲新区作为开发区挂牌运作。公元2010年,遵义市辖红花岗、汇川二区,道真、务川二自治县,仁怀、赤水二代管市,遵义、桐梓、习水、绥阳、正安、湄潭、凤冈、余庆八县及开发区新蒲新区。

出现“遵义”之名的唐贞观十六年(642年)至今已1373年,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建遵义军民府、重设遵义县至今的413年中,“遵义”之名再也没有从地图上消失过!

为什么取名“遵义”

有这么一说,据称取义于《尚书·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偏即歪,与正相对又有片面的意思,或指称事物的一部(而非全部)。陂读bei,指山坡、斜坡,水边、水库或池塘又读bi,表示邪恶还读pō,如陂陁、陂驼,指倾斜不平。言当循先王之正义,以治民也。大约是说,一个人行为要端正,处事要周全,还要遵循王国的典章制度,做一个有道德、讲道理的人。

还有一说,与汉代谢暹被封为“义郎”有关。西汉末年,蜀郡太守公孙述称帝,国号成家。周边郡县畏其势大投靠于蜀。光武帝刘秀刚在河北称帝,蜀之近邻牂柯郡功曹谢暹联合地方大姓龙、傅、尹、董保境自全,并派使者绕道番禺去北方见刘秀,奉贡汉朝,支持刘氏政权。光武帝得到蜀之南邻的支持,特别嘉奖牂柯功曹谢暹为“义朗”。

所以,唐贞观年间,将播州所属罗蒙县更名遵义县,既是中央与地方的一种共识,又是朝臣、官吏与民间的一种互动。

正是这些历史的写照,诠释着遵义人爱国爱民,弘扬正义与正气。这是“遵义”之名历千余年之后益愈焕发神韵的根由所在

遵义名字的由来

遵义”这个名字最早要追溯到唐代,唐贞观九十六年得名为遵义,取自《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 

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城的来历→唐为播州郡,经制州。唐末杨端入黔,占据播州,世袭统治。 

杨氏治播期间,南宋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杨轸将治所从旧地白绵堡迁至地理条件更好的穆家川(今遵义老城),但一直未筑城郭,经过一百多年发展,在大十字至北门间形成街市。 

元至正元年(公元1382年),修建兴隆街。明万历平播之役后,在遵义设府治,修城墙,这是最早的遵义城(今老城)。 

清乾隆初,由于丝绸业发展,在老城外湘江河(乌江支流,非湖南湘江)对岸形成新的商业中心,咸丰四年农民起义,新商业集镇毁于一旦。咸丰八年在此筑城,形成了中国城市史上独特的一个城市双城隔河相望的格局。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遵义名字的由来,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