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小暑养生】过六关 喝三汤 健康一夏!

2024-03-07 分类:推荐

TIPS:本文共有 471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一年中的第45个节气。在小暑时节,天气将变得更加炎热,人体容易失水和耗损体力。为了应对夏季的炎热,养生保健尤为重要。 在小暑养生中,“过六关+喝三汤+健康一夏”成为了一种健康生活方式。所谓“过六关”,即过寒关、暑关、温关、凉关、湿关、燥关,强调人们在日常饮食和生活中应避免受到六种外界环境的伤害。同时,喝清热解暑的三汤,可以帮助人体清除多余热气,减轻身体不适。通过这些养生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度过炎炎夏日,保持身体健康。 因此,倡导在小暑时节养生,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让身体在夏季时仍能保持健康状态,享受美好的一夏。

今日小暑!小暑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小暑三候

我国古人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1

一候温风至

小暑日后,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2

二候蟋蟀居宇

在火热的七月,蟋蟀也嫌热,不得不避到人类居住的庭院墙角,以期找到阴凉的一角避暑。

3

三候鹰始鸷

七月,鹰也怕被“上蒸下煮”的日子,开始远离地面,翱翔于高空,在清凉的高空中避暑。

我现在只想说,为了避暑,这家伙太聪明啦。

小暑习俗

1

晒伏

民间相传农历六月六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小暑时节,梅雨季节刚过。

这一天,人们都会不约而同“晒伏”,把久存箱柜里的衣服晾出来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家里若有大量书籍,此时,也可以拿出来晒晒了。

2

小暑尝新,日尝日新

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人们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做成饭,祭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

小暑溽热,不妨也邀上三五好友,食新米,喝新酒,日尝日新,生活越尝越新。

小暑节气养生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即为小热。“小暑过,一日热三分“,“桑拿”模式开启,持续高温的三伏天也将随期而至。你准备好了吗?

外出要防晒,饮食宜清淡,注意及时补充水分。收藏这份小暑养生攻略。

1

外出要防暑

小暑时节多雨、高温,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饮食节制,不可贪食、过量,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

中暑是夏季的常见病,小暑时节的天气特点更是容易发生中暑。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

2

少动多静

炎炎夏季,骄阳普照,地热蒸腾,正是人体阳气活动旺盛之时,养生也宜侧重于养阳才能顺应季节变化。

人们在工作生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阳气。这个时候,最好坚持“少动多静”的原则,到大自然中去,步山径、抚松竹,还可以在环境清幽的室内,读书习字、品茶吟诗、观景纳凉。

运动最好选在早上和晚上,晨练不宜过早,以免影响睡眠。

3

尽量做到心平气和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所以,对应这一时节的特点,在养生健康方面,应该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好心脏。

心为五脏六腑之首,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心脏的养护尤为重要。

中医认为,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所以,夏季养生以“心静”为宜,心静自然凉。

4

适当午睡

因为天气的原因,在小暑很多人的睡眠都存在一些问题,睡眠质量下降,人就会出现精力不足、头晕等情况,而保持适当的午睡能够帮助人们补充精力,减少身体上以及精神上的疲劳感。

并且,适当的午睡还可以帮助人们控制血压,让心率变慢,避免小暑气温过高,因为心率过快而导致的危险。此外,午睡还可以帮助人们有效预防冠心病等心脏疾病,因此在小暑一定要养成午睡的好习惯哦。

5

不坐湿板凳

俗话说“冬不坐石夏不做木”,小暑时节,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的木料,像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会诱发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

小暑养生,过“六关”

1

第一关:湿热关

夏天多暑多湿,人往往感到头重脑疼,则容易抑郁、倦怠、胸闷、胃口不好。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而言,夏季要多注意保养,以防咳嗽、气管疾病的反复发作。而对于体质湿热者来说,手心脚心常有发热感,且在湿气和热气交相作用下,容易便秘,大便显得黄而臭。

对策:饮食要清淡,便于消化。要多食用消热利湿的食物,比如绿豆粥、荷叶粥、红小豆粥等,用冬瓜与莲叶、薏米烧汤喝,也是以清湿热的清凉饮料。同时,还要注意调节好房间中的湿度,多开窗通风。

2

第二关:饮食关

夏日饮食不宜过饱,通常吃到七、八分饱就可以了,但一定要注意全面、均衡的营养搭配,不可挑食、偏食。有些人受天气影响,食欲不振,则可以吃得稍微清淡些。专家建议,夏季应多食用低糖、低盐、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的食物,尽量少吃辛辣、油炸的食品。

对策:适宜夏季食用的有:冬瓜、白萝卜、番茄等这类化湿通淤、有助于改善肠胃功能的食物;夏季宜多食用淡水鱼,少食红肉。可饮决明子茶、大麦茶、菊花茶、苦丁茶、绿豆汤等饮料。

3

第三关:养阳关

暑天易伤气,将导致体力、元气不足,机体功能下降。出汗过多、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人就容易伤津脱液;免疫机能一旦下降,感冒、肠胃疾病往往乘虚而入;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夏季心脏功能容易混乱。

对策:调节好体温和室温间的差别,且房间内外温差不能太大。室温保持在27℃,不宜太低。总之,夏季要在一个凉爽、干燥、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切忌因贪凉而引发各种疾病。

4

第四关:情绪关

夏日天气炎热,情绪容易波动激动,导致血压上升,加重心脏负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疾病容易发作。此外,中风在夏天的发病率也相当高,需引起重视。值得一提的是,情绪波动过大还会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等也与情绪有很大的关联。

对策:有意识地调节情绪。原本就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的患者在夏天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情,以降低疾病发作的风险。

5

第五关:睡眠关

夏天昼长夜短,且夜间温度也较高,导致一些人夜间休息得不好,根据中医的说法,如此“阴阳失衡”,会加大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风险,如高血压患者易血压升高,心绞痛患者发作频率提高。

对策:保证足够的睡眠,早睡早起。这才能维持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7小时的高质睡眠。

6

第六关:健身关

不少人存在这样一个误区:由于夏天出汗多就懒于运动了。其实夏日仍需维持适量的运动,但要注意不应在阳光下运动。同时,由于夏天运动出汗量更大,对排毒有好处,但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防止出汗过多导致血粘度升高。

对策:短距离的游泳、瑜伽、太极等是最适合酷暑时节的运动,可以起到平心静气、缓解压力的作用。运动最好选在早上和晚上,晨练不宜过早,以免影响睡眠。

小暑养生,喝“三汤”

1

山楂汤

山楂片若干、酸梅50克,加水煮烂,放入白菊花,烧开后捞出,然后放入适量白糖,晾凉饮用。可消食健胃、活血化淤。

2

陈皮绿豆粥

陈皮健脾开胃,绿豆清热解毒。在煮之前需以温水浸泡2-3小时,让它充分吸收水分,绿豆最好也浸泡12小时,然后加入小量陈皮一并煮粥即可。

3

荷叶茯苓粥

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50克,白糖适量。先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药汤中,同煮为粥,出锅前将白糖入锅。有清热解暑、宁心安神的功效。

小暑一过,一日热三分,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你准备好以健康的生活方式迎接新一轮的热浪了吗?过六关,喝三汤,让你健康一整夏!

小暑这样做消烦暑

小暑,民间有“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祈愿风调雨顺,“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

小暑节气开始,阳消阴长,阴生于地下,盛阳覆于阴上。人置身酷暑,但阴寒在内,阴阳交错,人体就容易生病。

因此要从最简单的饮食起居起,照顾好自己的每一天。

1

食要有节

天气炎热,人体的代谢能力相对变差,饮食除了要清淡,更要注意营养均衡。同时,食要有节,侧重健脾、消暑、化湿。

小暑饮食养生可遵循“三花三叶三豆三果”。

“三花”:金银花、菊花和百合花;

“三叶”:荷叶、淡竹叶和薄荷叶;

“三豆”:绿豆、赤小豆和黑豆;

“三果”:西瓜、苦瓜和冬瓜。

“小暑吃藕”,中医认为,藕生食有清热生津、润肺、散瘀消肿、止血的功效;熟食则有健脾益胃、消食、止泻、固精的功效。

夏藕是补养脾胃的好食材,也是高血压、肝病、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者的保健食物。

小暑吃绿豆芽,能清肠胃,解热毒,利湿热。

绿豆芽中的核黄素,可用来治疗口腔溃疡及疖疮、烫伤等外伤感染。豆芽汤还可用于饮酒过度、湿热郁滞、食少体倦等。

小暑“吃伏面”,在伏天,人体容易精神委顿,面食是开胃解馋的佳品。

民间会用新磨的面粉包饺子,或者吃顿新白面做的面条。在北方地区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谚语。

2

感冒分清

夏季人体阳气浮跃于体表,随出汗而外泄,使卫气不足,抵抗力减低,若此时感受外风,就会引起风寒、风热、暑湿等症。

夏季感冒分多种类型,发热不甚而明显恶寒,同时鼻流清涕,喷嚏连连,为风寒感冒;若体温迅速升高,伴恶寒、咽喉不适等,多为风热感冒。

3

起居有常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

小暑节气间正好赶上入伏,身心修养应该与季节相对应,进行调整。

高温天气,由于心脏排血量下降,各脏器的供氧能力减低,不少“内心脆弱”者就会引发心衰,因此,进入此时节一定要注意养“心”。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做到起居有常,适当运动,多静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利用午睡弥补夜晚睡眠之不足。

夏季人体能量消耗很大,运动时更要控制好强度,防止中暑,运动后,切忌用冷饮降温。

4

艾灸护阳

盛夏炎热,人易感到心烦不安,疲倦无力。夏季为心所主,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应确保心脏功能的旺盛。

在此时节,艾灸少府穴、肾俞穴、关元穴、大陵穴等,可降火气、养元气。

中医认为,温补莫过于灸法,能壮人阳气,益人真阴。灸养,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

小暑节气期间,艾灸关元穴、气海穴、中脘穴、命门,可温补脾肾、理脾和胃、扶养正气、延长寿命。

伏天将至,对于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从此时起,就是最佳的调养时机。

这些事情,暑天最适合做

1

吃西瓜

暑热和西瓜是最配的。「头伏西瓜赛人参」。到了小暑,也就到了头伏,今年是7月16日入伏,这时候的西瓜既熟且甜,又好吃,又解暑。西瓜红瓤解暑清心火,翠衣(去掉红瓤,刮掉蜡质的深绿色外皮)炖炒健脾清肺火。

西瓜好吃,若是在空调房间大块朵颐,就有伤身体了:西瓜寒凉,空调房也寒冷,内外寒凉,导致热毒郁表不散,脾胃寒凉。入秋易发过敏、腹泻。

2

中午务必午睡或是休息

春秋冬都不适宜,只有夏季午睡独独适宜。因夏季一昼可抵冬日二天,夏季一夜不及冬夜一半。假若夏天只在晚上休息的话,就是以一分休息来驱逐四分疲劳。——李渔

午睡养心,我们很容易被热的伤了心气儿,中午休息一下,养好心,顺利度过一天中由阴转阳的时刻。同时也在温度最高的时候,避开暑气,防止阳气的消耗。

养好我们的脾,别被湿热打扰

天地间湿热如煮,这是外湿,身体中脾胃也不如平时灵光,运化水湿的能力减弱,这时候,我们很容易就被湿气所裹挟,很多人在这时候都会起小疹子,说明湿气很重了。

平时饮食清淡一些,多一些淡淡滋味。

湿热越重,越是要多吃一些薄滋味,脾喜甘淡,口味比较淡的食物,最能帮助身体化掉湿浊。

淡而不寡,五味调和而清淡,使人神清气爽,胃畅少病。

如果身体起了疹子,或是一些湿热的痘痘,也别害怕,除了内调之外,涂一点天然的紫草油,有助于把他们更快清退掉。

—《END》—

原标题:《【小暑养生】过六关、喝三汤,健康一夏!》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小暑养生】过六关 喝三汤 健康一夏!,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4)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3-07 08:55钟爱一生[重庆市网友]203.25.175.7
    过六关+喝三汤,健康一夏,看来要开始养成好习惯了!
    顶0踩0
  2. 2024-03-07 08:48黄琪[江苏省网友]202.46.21.86
    这个小暑养生方法好实用,喝三汤简直是夏天的福音啊!
    顶0踩0
  3. 2024-03-07 08:40小荷月夜[重庆市网友]203.30.156.69
    听说过六关养生法对调节身体很有效,加上喝三汤,夏天也可以轻松养生。
    顶8踩0
  4. 2024-03-07 08:33渲染の潜意识#失忆[云南省网友]202.150.44.60
    过六关,喝三汤,健康一夏,简单易行的养生方法,一定要试试看!
    顶1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