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呼吸之道 大之可以入道 小用可以养生---逆腹式呼吸!

2024-03-08 12:55:21

“呼吸之道+大之可以入道+小用可以养生---逆腹式呼吸!”是一种注重呼吸的养生方法。逆腹式呼吸是一种深呼吸的技巧,通过扩张腹部和深入的呼吸来增强身体及心理健康。逆腹式呼吸可以帮助舒缓压力,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免疫系统,平衡自律神经系统,改善睡眠质量,并有助于调节情绪。它还可以帮助身体更有效地摄取氧气,促进血液循环。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冥想练习中,逆腹式呼吸都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式来改善整体健康。逆腹式呼吸不仅可以被用作养生方法,还可以被视为一种入门的冥想练习,引导人们关注当下的呼吸并获得内心的平静。

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

无论养生还是练功都离不呼吸之法门

传统武术中常说: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内外本为一体,从拳法上,本不应用内外之分外练可增加心脏能量储蓄,内练可调节心肾相交。练功要因人而异,不可强迫,要循序渐进。练生之法,先要饮食有节,起居有时,不妄作劳。内经的这些说法也都是经验得来。四时起居内经都已经说明。

练功有益亦有伤,合时、合理、合力、合心最能得益。现在人不可不知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练功的人都听说过:汗出避风如避沙石等类似的说法。然而四时皆有不同贼风。冬应寒而温,夏应热而寒等气候变化都是对人体有害的。无论内家外家拳的练习者都应该合理避之。虚邪为伤害身体元气的有害行为如过度饮酒,过度劳作,过度房事,过度情欲,过度享乐等。

无论养生还是练功内心要有“空与静”所谓恬淡虚无,方可真气从之,精神内守。这是内练的前提。练功养生在不同的阶段,悟性都有不同,所以不可过于强求。此事不可自得聪明,从古至今代调息自有法则,然而也因个人之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当然在练习初级阶段,自然呼吸也是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的,甚至一生习练都自然呼吸也有很大收获。一旦空静不能,气不下纳,亦会有很大的负效果。

呼吸之道,大之可以入道,小用可以养生

呼吸之道,调息一法,贯彻三教,大之可以入道,小用可以养生!无论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内家拳。动作都要配合调息法。久久之气息自如,熟能生巧。收益匪浅!

在教拳过程中,很多同修对“逆腹式呼吸”的方式情有独钟!通悟功夫在教拳过程中遇到太多拳友多次咨询并留言,想了解更多这方面内容,这也是整理这篇文章一个原因!

(图一)

逆腹式呼吸,就是吸气的时候收肚子,把肚脐往后背贴,呼气的时候再放松还原。逆腹式呼吸的时候要用鼻子,不要用嘴。按照中国传统的锻炼习惯,唇舌要轻闭,舌尖要轻轻抵在上牙齿根部。鼻子吸气、呼气,尽量让吸入和呼出的气息均匀、深长。

【注:调息在静、在缓、在顺、在绵、在定、在守;忌燥、忌喘、忌声粗、忌停滞、忌杂念。】

(图二)

逆腹式呼吸之妙

逆腹式呼吸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这是因为如下几点:

首先,人的呼吸并不能把肺里的气体一次性全部排出来,总有些气体沉淀在肺的底部,而逆腹式呼吸能够最大限度地让这些气体和外界得到交换,增强人体“吐故纳新”的能力。

另外,中医上讲,肺是保护人体的屏障;现代医学也证明,70%以上的人,死亡的直接原因是肺衰竭。所以锻炼肺的机能就非常重要。肺的运动形式很简单,就是“开”和“合”。可是现代的人们,特别是办公室里的白领,越来越少从事体力活动,导致肺的这个机能逐渐衰落,使这个屏障护卫人体的能力也随之减弱。所以,逆腹式呼吸可以加强这个护卫能力。

再次,人活一天,五脏六腑就要工作一天,每日工作,却从没人去给它们放松、按摩、嘘寒问暖,日子久了,能不闹意见?它们闹意见的方式很简单,就是让你生病、不舒服。其实,给脏腑按摩很简单,用逆腹式呼吸的方式就够了。

吸气的时候,横膈肌下压,呼气的时候,再上提,一升一降,就相当于一抓一放,和我们按摩四肢肌肉的形式很相似。如果想效果更好点,还可以在吸气之末和呼气结束的时候,保持一下“屏息”的状态,也就是不呼不吸。这就相当于肌肉按摩的时候,捏住了,还要停一会才松开,使力道更充分、透彻。逆腹式呼吸可以帮助促进胃肠的蠕动,使人体的吸收、消化能力增强,既可以减肥,可以治疗便秘;既可以强体,还可以帮助人们平静心情、调节心理。

逆腹式呼吸---真传一句话

逆腹式呼吸,吸气收腹、呼气还原,一吸一呼之间自然停顿,古人认为这种呼吸方式可以“气落黄庭”,就是气落到了脾中,俗一点说就是“把气吃到肚子里”,这在古代叫做“服气”或者“食气”。古人还有很多相关的故事,基本上都是拿乌龟来说事,说乌龟整年甚至很多年不吃食物还可以生存,就是因为采用特殊的呼吸方式,是在“吃气”,所以才有能量供应。这叫做“气满不思食”,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气足的话就不会觉得饿。

古人大浪淘沙,总结出养生锻炼的“十六字真传”:收视返听,凝神入气,调息绵绵,心息相依。它每一个字都像金子一样珍贵,所以也被尊崇为“十六锭金”,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这说的就是“逆腹式呼吸”的状态。

意思是说意念要集中在呼吸上面,要求呼吸要缓慢、均匀、深长,要用腹式呼吸,特别是逆腹式呼吸,来代替平常的胸式呼吸。缓慢深长的呼吸有助于集中精神,减少妄念,这样能量消耗就少,妄念越少,能量消耗就越低,具体要求就是“调息绵绵”,然后达到“心息相依”的境地。

吸气的时候要上提会阴、内收肚脐,意念从会阴提一口气到肚脐;同时鼻子吸气,意念把吸入之气落到肚脐;两气交汇于肚脐,这就叫做“气气归脐”。上提的是“肾水”、下落的是“心火”,一吸一呼,这就叫做“水火相见”,也叫做“心肾相交”。武术修炼有提肛吊顶之说。提肛法亦多多练习,对肾虚,前列腺等疾病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真传一句话,通悟功夫在此传授大家一法---【注:既吸气意念从肾上心,呼气意念从心入肾。而呼气时将气部分呼出,部分潜压于肾与丹田。久久练习。待呼吸通畅,气力绵长其妙无穷】

肾在五色属黑,年纪越大,肾水越少,黑发也就慢慢变白了;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水少了,牙齿也容易松动脱落;合起来就叫做“齿摇发坠”,与年龄有关,更与肾水的减少有关。

与“心肾相交”相反的一个状态是“心肾不交”,这是中医上的一种病症,临床表现是:心烦失眠,心悸不安,眩晕耳鸣,健忘多梦,五心(两手心两脚心及心口)烦热,咽干口燥,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等症;多见于神经官能症及慢性虚弱病人。

对这一类病人,就可以采用逆腹式呼吸方式进行锻炼,行、走、坐、卧的姿势都可以,总的要求是身体要放松、自然,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在鼻呼鼻吸上面,用心感受腹部的一起一落。如此反复,促使心肾相交。习练日久自可:积神生气,积气生精,此自无而之有也,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练神还虚,此自有而之无也。【注:虚不是指的身体虚,是精神空无的境界。】

总之习武练拳皆为得益,不可因为不当的调息法而伤害自身。望初学内家功法者不得逾越自身而强求,更不要不懂瞎练---所谓的内功修炼而害己!

更多内家拳呼吸之法门可学习---可参照通悟功夫呼吸之道!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呼吸之道 大之可以入道 小用可以养生---逆腹式呼吸!,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3)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3-08 13:55你,遥遥无期[辽宁省网友]103.52.72.222
    @好运常伴谢谢分享,我会试一试逆腹式呼吸,看看对我的养生有没有帮助。
    顶8踩0
  2. 2024-03-08 13:35好运常伴[安徽省网友]203.149.95.217
    听起来很神奇啊,我平时都是用正常呼吸的,没想到逆腹式呼吸还有这么多好处。
    顶4踩0
  3. 2024-03-08 13:15龙涯剑客[山西省网友]124.114.36.137
    这是真的吗?逆腹式呼吸可以有这么多好处吗?我要赶紧去学习一下!
    顶9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