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到底是作死还是养生?

2024-03-09 15:52:30

近年来,“作死”和“养生”已成为社交媒体和网络热词。一方面,一些人钟情于极限运动、刺激活动和冒险挑战,被贴上“作死”标签,引发争议和关注。另一方面,更多人追求健康、养生、健身,以平衡身心,延缓衰老。在这样的社会语境下,人们不禁思考:到底是“作死”还是“养生”更值得追求?这一讨论涉及对生命、风险和人生意义的思考,也反映了当代社会对健康、快乐和幸福的理解和追求。在追求极限体验的同时,如何保护自己,让生命更有意义,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随着社会价值观念的不断变化,对于“作死”和“养生”的态度也在不断演化。

前不久,著名养生专家梅先生去世了,享年59岁。还不到退休年龄,距离中国平均寿命更是差了10几岁。14岁学习长拳,25岁练习太极,一生注重养生,开过无数养生讲座,发表过无数养生理论。可是,这位大师还是没能逃过宿命,早早就走了,令人扼腕叹息。

本来这是件沉痛的消息,但却引发了一片热议。这源于人大教授陈传席发在朋友圈的一句话:锻炼养生无益长寿,他在养生专家中算是高寿的。养生不长寿,难道作死才长寿?

关于养生不长命,有人举出一长串例子。都说舞蹈能长寿,跳舞的陶金36岁走了;都说早锻炼能长寿,天天在央视教大家早操的马华36岁走了;都说学佛能长寿,向佛的陈晓旭42岁走了;都说唱歌能长寿,歌手姚贝娜、叶丹、臧天朔、布仁巴雅尔分别于30多、40多、50多岁走了;都说笑能长寿,一辈子幽默、说笑话的侯耀文、笑林都50多岁走了,李咏才50岁也走了;都说勤动脑,多动手指能预防老年痴呆,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动脑动眼动表情,动手动脚动全身也痴呆了…

同样是养生大师的谭延闿,好书法爱美食,结果只活了50岁;太极拳名家寿命平均也就60岁左右,还赶不上全国人均寿命。而关于不运动反而长寿的却不胜枚举。杨振宁说自己从不锻炼,快100了;周有光活到112岁,也说长寿经验便是从不锻炼;抽烟喝酒甚至还吸毒的张学良,竟然还活到100多岁。难道真的越养生越折寿?

当然不是。我们需要养的不是生,是脑子。任何跟风的非此即彼和强制自己都是错误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得相信自然规律,遵循自然规律,然后在顺应自然规律中调整自已。顺,则寿。如果不是养生,或许梅大师、谭大师还活不到50多岁;如果不喝酒不抽烟,或许张学良还能多过10几年。这才是科学的辩证态度。

比如说世界最长寿的国家日本,平均寿命超过80岁,这与他们长期控制清淡、低脂肪的饮食习惯有关。政府甚至强制减肥,否则就要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饮食控制教育和法律处罚,所以,日本几乎没有胖子。所以说,养生还是有用的。而梅先生虽然满腹养生理论,兼具形意太极,但作为中医论坛副主席、太极拳副会长,也经不住长期出差应酬和饮食不规律,患上肠癌也就不足为奇。

所以说,最好的养生真的不是锻炼,而是不应酬!否则你就是练就腹肌八块、肌肉紧绷,那也逃不过李小龙式的命运。更别提什么朋克养生了,熬最深的夜,最贵的面膜也救不了你。健康生活不一定长寿,但是垃圾生活一定会短命。

其实,人的寿命决定因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有基因因素,有性格因素,有意外因素。但不管哪一种因素,这世上所有病,都是因为免疫系统吃了败仗。所有的委屈、纠结、愤怒,终将化作一场免疫风暴。

有多少人死在负面情绪之下?有一位朋友,因为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结婚后一直和女方家人住在一起,多次和妻子建议搬出去住,妻子都以孩子没人带为由拒绝。后来,他渐渐的就不再提起此事。再后来,他查出肝癌晚期。临去世的前一晚,他拉着妻子的手说,因为我很爱你,所以我不愿意伤害你。但我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面,要照顾到所有人的情绪,就只能把自己的不快乐压在心底。如果有来世,我们能搬出去自己住吗?一个只有我们和孩子的家。

所以,我们只知道各种养生,却不知道养生最重要的是心情。当一个人无法释放自己正当情绪的时候,这种情绪就会向自已的身体发动攻击,最终破坏我们和免疫系统直至瘫痪。比如,肾主恐惧、肝储愤怒、肺藏哀伤,紧张的人损肠胃,好强的人偏头痛,缺乏自信的人容易得糖尿病等…何谓养生?首在养心!

不怕养生,就怕跟风。谁都怕死,但很多养生方式,真的就是作死。比如有的妈妈听信偏方,孩子生病竟然喂蝌蚪,不知是真没文化还是一孕三年傻?很多老人膝盖不好本是常事,但有的竟然自己给膝盖放血,把好好的膝盖给弄残废了!小时候长湿疹,我妈听说吃蟾蜍可以治,买来煮了不仅逼我喝汤,还要生吃蟾蜍的胆,说是清热解毒,没把我毒死真是算命大。

还有什么撞树养生、上吊养生、爬行养生…真是开了眼界,每天早上的公园就是活脱脱一个“华山论剑”,估计七大门派掌门人看了能吓个半死。注重养生本身不可能有错。但如果过于注重身体的“维护“,反而过于矫情,忘记身、心、灵的相融共生,才是寿命的密码。

一边工于心计忙于名利,一边喝茶保健?一边花天酒地应酬不断,一边勤于锻炼?一边压抑情感控制情绪,一边化妆保养?没有用的。顺,才是最好的养生。什么是顺?就是顺应自然,顺从内心,顺势而为。一切的悖逆和拧巴,都是在减寿。

生命有时在于运动,但有时也在于静养。蜜蜂劳碌命不长,乌龟性迟活百年。乌龟没有兔子跑的快,但寿命要比兔子长得多。慢慢来不要急,慢性子的人常常比急性子的人要长寿。这世上本来就没有千篇一律的养生方法。那些公式化的健康指标,害人不浅!

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生理系统。经常锻炼身体的人不一定就健康,但不经常运动的人也未必就多病。那些病歪子,常年药不离口,却过了一年又一年;而那些健壮无比天天锻炼的人,有的却瞬间倒下。如果每天测体重,量血压,控脂肪,每天如履薄冰、战战兢兢,那过的是什么日子?那是日子过你。没有了生活的快乐,也失去了人生的乐趣。

对于老人来说,有病是常态,无病是例外。而对于年轻人来说,少一些欲望,多一些从容。懂得爱自己,不仅仅是住最好的房子,吃最精致的佳肴,更要忠于内心,顺从情绪,尊重和敬畏身体里发出的每一个信号。

养生千万法,科学第一法。富贵在天,生死由命。生病了也不要害怕,有病就治,有药就吃。顺其自然,笑对归宿;做好打算,留好后路。剩下的一切交给“命运”安排就是了。

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到底是作死还是养生?,如果你看到此处请一定要收藏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3)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3-09 16:37ωǒ吴亦ヅ凡[内蒙古网友]103.253.60.121
    养生必须有度,不能太过极端。
    顶0踩0
  2. 2024-03-09 16:22Comple[四川省网友]61.8.169.20
    这是真正的勇者,敢于挑战极限!
    顶9踩0
  3. 2024-03-09 16:07辛秋[重庆市网友]14.192.79.187
    这是绝对的作死行为,太危险了!
    顶1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