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

夏至天+走路要人牵|节气养生要点提示

2024-05-02 08:33:27
相关推荐

(-06-05)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谚语道:“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这几句话,说的就是夏天人们的通病——懒散。芒种过后,随着气温逐渐上升,空气湿度加大,湿热之中,人们经常感到头脑不清,精神疲倦,动作懒散。根据芒种时节的气候特点,这一时期的健身养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情志方面:

应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使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

起居方面:

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夏日昼长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恢复疲劳,有利于健康。

芒种时气温较高,适合做节奏不快、温和易坚持的有氧运动,比如慢跑、散步、瑜伽、爬山等。运动要避开阳光强烈的时候,早晚比白天好。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损阳气。

对于老年人来说可以做八段锦、太极拳、太极剑等动作相对舒缓的练习,使心情放松。

饮食方面:

芒种养生饮食上也要注意减酸增苦、调理胃气,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果蔬为主,尽量避免大鱼大肉或油腻辛辣食物。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还要告诫人们食勿过咸、过甜。中医推荐,可适当服用桑葚,中医认为桑葚味甘酸,性微寒,具有补肝益肾、生津润肠、乌发明目等功效,有助于增进胃肠蠕动,但桑葚性偏寒,儿童和脾胃虚寒的人群不宜多食,另外,鲜食桑葚以紫黑色为补益上品,未成熟的不能吃。

在夏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汗易外泄,耗气伤津之时,宜多吃能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饮食。

老年人因机体功能减退,热天消化液分泌减少,心脑血管不同程度地硬化,饮食宜清补为主,辅以清暑解热护胃益脾和具有降压、降脂功能的食品。

芒种节气要注意清热。夏季暑湿之毒会影响人体健康,吃些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苦瓜、黄瓜、番茄、茄子、芹菜、生菜、芦笋、豆瓣菜、凉薯等都有清暑的功效,在果蔬中,多推崇“瓜族”,如苦瓜、青瓜、冬瓜、木瓜、西瓜、香瓜等。但是,慢性腹泻及虚寒性胃痛患者,还须忌过度食用各类寒凉性食物,免伤脾胃之阳气。

芒种时气候开始炎热,是消耗体力较多的季节,要注意适当补水以及补钾,可以喝些果汁、淡糖盐水,吃些含钾较多的食物。

时令食材推荐:蔬菜:莴苣、卷心菜、鸡毛菜、芹菜、番茄、鲜豌豆、冬瓜、黄瓜

水果:瓜类、香蕉、桑葚、梨

粮食:玉米、荞麦、薏米、山药、绿豆

生活方面:

要注意个人卫生,常洗澡,有条件的话最好药浴,不要贪凉。

芒种过后,午时天热,容易出汗,所以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但须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

要经常洗澡,但出汗时不能立刻用冷水冲澡。洗浴以药浴最能达到健身防病之目的。药浴就是在浴水中加入药物的汤液或浸液,或直接用煎好的汤药,以蒸气沐浴方法或熏洗全身或患病局部,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药浴的使用方法在我国由来已久。

据载,自周朝开始流行就用香汤浴洁身,宋明期间,这种香汤浴传入民间,便出现了专供人们洗芳香浴的“香水行”,逐渐形成了一种习俗。人们择日选用不同的药浴洁身、防病。如春节这天用五香汤沐浴,浴后令人遍体馨香,精神振奋;农历的二月二,古人称之为“中和节”,民间曰为“龙抬头”的这一天,多取枸杞煎汤沐浴,可令人肌肤光泽,不老不病;夏季常用五枝汤洗浴,是为疏风气、驱瘴毒、滋血脉。到了清朝,药浴不仅作为健身益寿的方法,而且广泛用于治疗和康复疾病。

在药浴的过程中,除了水本身的理化作用(主要是温热作用)外,主要是药物对人体的影响。药物水溶液的有效成分,通过体表和呼吸道粘膜进入体内,根据不同药物的组方,可起到舒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等功效。

药浴的方法多种多样,作为保健养生则以浸浴为主。芒种时节以五枝汤(桂枝、槐枝、桃枝、柳枝、麻枝)沐浴最佳,即先将等量药物用纱布包好,加十倍于药物的清水,浸泡20分钟,然后煎煮30分钟,再将药液倒入浴水内,即可浸浴。

不要因贪图凉快而迎风或露天睡卧,也不要大汗而光膀吹风。进入芒种以后,尽管天气已经炎热起来,但由于我国经常受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影响,有些地区的气温有时仍很不稳定。比如东北地区在此期间有时还会出现4℃以下的低温,华北地区有时也可出现10℃左右的低温,即使是长江下游地区也曾出现过12℃以下的低温,因此在芒种时节春天御寒的衣服不要过早地收藏起来,必要时还要穿着,以免受凉。

暑季五防:

01防中暑

炎炎夏日,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消化系统等都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特别注意防暑。值得注意的是,夏季室外高温,建议室内空调温度切勿过低。室外工作着应随身携带矿泉水等,防止脱水。夏季出门最好撑一把遮阳伞,戴遮阳帽和太阳镜,并涂抹防晒霜。

02防空调病

头昏、手脚发软、喷嚏不断,都是患上空调病的主要表现。在密闭空间呆太久,人体容易出现缺氧现象。日常开空调也要开些窗户来保证空气流通。其次,大汗淋漓时也别直接吹冷风,虽然这样降温快,但也很容易生病。

03防热伤风

夏天也会感冒,中医称为“热伤风”,会出现流涕、打喷嚏、发热、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热伤风一般是在人大量流汗或在洗澡后时毛孔张开的情况下,直接吹空调或电风扇,导致堆积在体内的热无法及时散发出来,病毒趁机侵入体内,导致感冒。

夏季空调开得过猛,室内外温差过大,常会引发热伤风。一般空调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差4℃为宜。“上班族”回到家里不要急着打开空调;即便开空调,室内也应适时保持通风。

04防心脏病

每年芒种时节前后,常可见到心脏病患者猝死的报道。据临床研究证实,当气温超过33℃时,人体的新陈代谢会显著加快,对血液循环系统有很大影响。夏季天气闷热,人体出汗较多,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很容易出现血液浓度上升,诱发心肌梗塞。同时,高温使人焦躁不安、心火旺盛,且夏季昼长夜短、睡眠质量不高等,这些都会成为心脏病的诱因。

05防真菌感染

在湿热环境中最易因真菌感染而诱发各种皮肤病,如湿疹、皮肤瘙痒、日光性皮炎、带状疱疹、黄水疮等。预防真菌感染要注意经常更换内衣;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芒种时节出门旅游时更要注重个人卫生,尽量使用自己的东西,酒店的拖鞋,毛巾最好不要使用。每天对自己的鞋袜进行消毒,脚汗如果过多,可以适度用一些足光散或达克宁栓。

五脏调养:护心、健脾

暑气渐盛,故有“暑易入心”之说。因此,芒种时节的养生当注重加强对心脏的保养。中医讲“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养好心脏,还能对其他脏器起到相应的调节作用。当然,心脏病变也能病及他脏。心脏五行属火,肾脏五行属水,故有“水火相济”之说,心火下降给肾传达阳气,肾阳充足人体才不感寒冷,肾水必须上行滋养心阴,否则就会心火旺盛,表现为口舌生疮。吃进去的食物要通过脾的运化功能才得以输送全身,但如果没有心阳的温煦作用,食物就不能运化腐熟。所以芒种时节要顺应节气护心保心。

脾是人体后天之本,脾主肌肉与四肢,暑湿困脾,则肢体困重,人就变得懒惰不爱多动了。所以芒种节气起养生要注意健脾。一些人喜欢在晚上吃大排档,常吃辣的甜的,"肥甘厚腻",会困住脾胃,湿排不出去,进而出现痰湿体质的特征,如偏肥胖,食量大,容易疲倦,面色发白,舌苔白腻,不爱喝水,大便不成形等等。

01两款小食:

乌梅麦冬饮将乌梅、麦冬、山楂、陈皮各5~10g一起下入砂锅,加清水1.5L,煎煮至开锅,过滤去渣,装入杯中即得。也可取上述材料各约2~3g放入茶杯,代茶饮。乌梅味酸,生津止渴,对于夏季容易口渴之人非常适用;麦冬滋阴入心经,夏季汗出最先损伤心阴,心阴不足容易出现心烦、失眠、易惊、健忘等;山楂消食化积,夏季暑湿黏滞有碍胃口,山楂不仅开胃,还能降脂减肥;陈皮理气燥湿,可用于腹部胀满不消化等症。诸药共用可起到敛汗止渴,开胃理气之功效。此茶适用于夏季出汗多、不想吃饭、腹部胀满、不消化的人群,对想减肥降脂的人群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芹菜百合薏米粥准备生薏米80~100g,水芹菜一颗,百合5~10g。将生薏米水洗干净后放入600ml水中,大火煮开,小火煮30~50分钟,随即加入百合,出锅前10分钟,将切好的水芹菜及其根放入锅中,出锅即可。如果不怕苦,也可加入生的苦瓜6~10片,根据自己的口味酌情加入。在这个养心方中,百合具有清心安神、清火润肺的功效;生薏米健脾除湿,有研究表明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分解酵素,能改善皮肤光泽,使皮肤角质软化,调节皮肤功能;水芹菜清热利尿,除湿降压,可以将全身代谢的废物通过小便排出体内,并且对于降压有一定疗效。苦瓜味苦,入心经,降火清热。在这道养生粥中,特别强调用水芹菜而并非普通芹菜,并且水芹菜要连叶带根一起使用,效果最佳。

02一个穴位:

脾经原穴:太白穴,是补脾的重要穴位,此穴的主治范围广泛,对与脾虚相关的胃痛、腹胀、吐泻、痢疾、月经不调等症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大力指压该穴还能治疗湿疹。该穴位于足部,找穴时手沿着足大趾内侧向下摸,会摸到一个凸起的骨头,下方有个凹陷,就是太白穴了。按摩本穴要有一定的力度,每天按揉3-5分钟即可。

附 | 养生小知识

01冬病夏治

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期间,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冬病夏治是根据中医中‘春夏养阳’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使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反复感冒、心绞痛、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腹泻、冻疮等这些冬天好发、阳气虚弱的疾病于未发病而阳气旺盛的夏季进行治疗和调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02二十四节气灸

“节气灸”是根据一年当中的二十四个节气,选择各节气对人体脏腑功能有影响的穴位进行艾灸,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方法,这种顺天应时、踏着时令节点的治疗方法在防治疾病方面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据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张玉霞介绍,中医的“天人相应”理论认为,自然界之所以出现季节和时序的变化是因为天地阴阳之气的升降变化,人体内在的阴阳也会受到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的影响。季节交替阴阳变化之时,也是年老体弱和久病之人加重病情、诱发宿疾或生新病的时期。如果在这个节点上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药热之气,对穴位进行熏灼、温熨,以激发经络之气,温壮元阳,调动机体潜能,能提高机体抗病和应变能力,用低廉普通的艾草就可灸出健康。“节气灸”以其简、便、验、廉的优势,为历代医家及百姓所喜闻乐见并沿用至今,在传统防病保健领域里占有特殊的地位。

芒种(6月5日)是入夏之后的第三个节气,芒种之后,气温更高,湿度更大,梅雨季节来临,此时人体易感“湿邪”,艾灸可驱使人体内风、寒、湿邪外出,芒种灸应以“健脾利湿”为主。

芒种之后的这段时间,是灸治消化性疾病的最佳时机。艾灸的主要穴位有:

大椎(低头时两个肩膀正中间突出来最高骨头处)

肾俞(命门左右1.5寸处,命门与神阙穴前后相对)

关元(肚脐中央正下3寸处)

神阙(肚脐中央)

足三里(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

大椎穴是诸阳之会,灸之有助于人体阳气生发;艾灸肾俞可补肾益精、温阳散寒、化气利水、聪耳明目、壮腰止痛等;关元穴是人体脾经、肾经、肝经在任脉的交会点,持续温灸可使腹内寒气消散,小肠吸收功能增加,既补气又补血;脐通百脉,可调阴阳,艾灸神阙可补气血,温脾肾,培补元气。足三里是胃经上的养生要穴,艾灸之可调中和胃,理气健脾,温中散寒、健脾补胃。

建议:可根据个人的体质、病情等的不同,在专家的指导下选择不同的穴位艾灸。

文为光明觉照网整编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觉照网(ID:gmjz8com)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4)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4-05-02 09:04欧阳楠[火星网友]118.91.247.67
    夏至就是时候要注意走路要小心,防止中暑。
    顶4踩0
  2. 2024-05-02 08:56雪落唐诗[山东省网友]203.29.217.164
    夏至,又是一年一度的热死人节,大家要注意防暑降温。
    顶0踩0
  3. 2024-05-02 08:48青峰lee[内蒙古网友]203.0.148.28
    夏至提醒大家要注意养生,多喝水,少出门。
    顶28踩0
  4. 2024-05-02 08:41Stand Up[江西省网友]202.171.235.124
    夏至天气真的热啊,走路都要人牵了。
    顶0踩0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